本文原载于我的个人博客——温馨咖啡小屋
发布日期:February 11, 2012
往事回忆:下面啰哩吧嗦地写了那么多,主旨就是文中最后一句话——“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一书”。
《明朝那些事儿》,共 7 本书,比之金庸大侠在《鹿鼎记》中提到的那个藏有大清龙脉宝藏地图的八部《四十二章经》还少 1 本呢,可是这 7 本书中所藏的珍宝恐怕比那藏宝图贵重得多。因为看的是手机上的电子版,我也没法矫情地来一句“掩卷沉思”什么的,但确实感慨良多,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概括自己的心得体会,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上“***读后感”这种传统的题目比较实在。
这本书挺好,真挺好。怎么个好法呢?网上那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就不用我多说了,单单是听说大学的亮亮同学在看完电子版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后还专门买了一套完整的《明朝那些事儿》纸质书,就应该很说明这本书的含金量吧。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作者特真诚。他就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整理了自己所读的史料,然后融入自己的分析和幽默元素,接着就无功利心地捧上一顿历史的饕餮盛宴。据说作者可能今后还会写书。且不论今后所书的内容还能不能达到现在的高度,单单就作者是否还能如此单纯真诚地写东西,就令人担心,毕竟在这样的“火”了一把之后还能够保持平常心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不知道读过全套书的人有没有注意到,书的前半部分的写作水平还是明显高过后半部分,虽然我找不到严格的分水岭在哪里,只是个人读完全部七本书后的一种感觉。不过,如果作者能够跨越可能会骄傲的思想樊篱再创佳作的话,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一件事。
书中的故事很多,而且作者也非常幽默。原本枯燥的历史都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我在读的过程中的状态用“忍俊不禁”这个成语来概括最恰当了。就是作者实在太会讲故事,让你不笑都不行。当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让你想笑。当写到杨涟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那般动人描述下,是让你想不哭都不能。这些年关于历史方面火了好些人,像易中天、纪连海、袁腾飞等等,都是极善于讲历史故事的名嘴。而由于从小就喜欢看历史类的书,所以我一直将对历史的阅读爱好保留至今,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身边的同学很头疼历史课,更有甚者因为恐惧历史课而勉强报了理科,当然也不十分理解上面提到的历史热。现在想来,我若没有小时候看的历史故事垫底,也确实很难从历史课中得到什么兴趣。至今还记忆犹新初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我不听课给同桌讲历史故事结果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场景。从这些因讲历史而获得声望的人的经历来看,大家对于历史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只是缺乏学习历史的沃土。
以前写作文最爱引用的名言之一就是弗兰西斯·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说白了就是读历史的人聪明。读历史怎么个重要性呢,就举《鹿鼎记》里韦小宝的例子吧。韦小宝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而他的发迹除去贵人相助和奇异际遇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他从小在市井街头听说书所学到的知识。而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的那些从岳飞到沐英的事迹,无一不是历史的演绎。在韦小宝那里,琴棋书画是没有的,诗词歌赋是没有的,有的只有历史。好吧,首先我拿一个小说里的虚拟人物举例子有点可笑,其次我的观点有点片面。可是细想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明朝那些事儿》里提到的好些历史人物的经历都是之前一些历史甚至诸如《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故事的翻版,那么是不是可以感受到读历史就像读了预言书一般未卜先知?当然,同样是这本书里,也讲到了一些历史人物生搬硬套之前的历史故事里的经典桥段以致功败垂成。但是,这怪不得历史,我们不是从小就学一个成语叫做“举一反三”嘛,依样画葫芦的事情显然是做不得的。
《明朝那些事儿》里讲了很多很多的人,无论是皇帝还是草民,无论曾经多么叱咤风云,无论曾经多么卑微无奈,所有的人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就如作者在“后记”中说过的一段话:“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究竟有没有用?所争取的、所在乎的、所奋斗的一切,究竟有没有意义?《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说:“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他所要的,就是要在历史的天地间留下自己的身影,哪怕被骂,就像打水漂一样,好歹留个响儿。可是这样的“响儿”有什么意义?而乔峰那样为人正直,却失去心爱的人,被自己所维护的南朝百姓辱骂,又被自己的原本属于的契丹民族所抛弃,他这样“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最后以一死换取两国人民的十年太平,他的人生意义又何在?固然他造福千万,然而于他自己却是一失再失,连生命都失掉了,这一切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呢?好人,坏人,所有人,终究不过是一坯黄土而已。“南慕容,北乔峰”,这江湖上以武功齐名的两个人,其人生又何尝不是鲜明的对照呢?
呵呵,好像跑题了,说着《明朝那些事儿》呢,怎么转到武侠小说上来了呢?不过历史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倒真是很像,变幻莫测,能够真正波澜不惊的要么是明朝的心学开创者王守仁,要么是少林寺里得道高人扫地神僧吧。
《明朝那些事儿》全书以幽默的笔触开始,却以悲伤的情怀收尾,其实并不奇怪。能够把历史写得如此如木三分的人,必定不是一个天真的少年。非常欣赏作者“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全书都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在书中作者赞扬了很多人,其实作者自己也很值得被赞扬。以这样的毅力写下这么多吸引人的文字,作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