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七十年代的事了,今天回忆起来不太清楚当时是几几年,也记不清当时的年龄,大致有十二、三岁的样子,好像还在上小学,一到秋天至初冬时段,记得每到星期三和星期日,(那年代星期三上半天课星期天不上课) 放学回家后,奶奶都安按我去离家不远的邻村去卖香。 每次临出发时心中都是酸酸的、不太情愿的整理自家制作好的香,用竹篮子一层层摆放整齐,放满大致有四、五十注,上面用娘不用了的包头巾盖上,再遵奶奶吩咐备一根一米不到点的小木棍(为了挎累时好用它撅篮子,还有一个用处就是防狗,那时的人家几乎大部分都有看家狗,它们对不熟悉的人会叫,也会咬。)还会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稍微像样一点的衣服和鞋子。(记得那时的褂子都比较旧,有几个小补丁,几乎都是哥穿过小了的,再补一下或接上一点袖口等,裤子也是他穿瘦了不能再穿的那种,在我身上往往都是腰肥裤腿长,要用手卷起来,裤腰很好弄,用布条子肋紧即可。) 准备好后,鼓足勇气向村外走去,一路碰到长辈都低着头,心情复杂而抑郁,那情景让我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压抑。到达邻村后,每家每户叫卖,遇到好心人家和迷信思想重一点的往往好卖一点,部分家庭条件差的大都不能成交,还有就是比较吝啬点的,他们会斤斤计较价格。那时奶奶安排香的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两支,几乎不还价,买多的根据数量送一子或两子。(一支是十子 一子是十根)也有特别穷的人家仅买五至八子的。 每天下来都是走的脚痛腰酸,每次大致能卖到三至四块钱,卖的好时心中高高兴兴,回家心情愉快,走路也有力气,有时卖的不好,回家时低头丧气,走路无精打釆,自己气了要往路边的小树上打几棍,把树的叶子打掉一地,要么把脚上的鞋子扔出很远很远,或路边的土块踢碎或踢飞。(那时穿的鞋子几乎都是烂的,要么露着脚趾,要么没有鞋后跟,记忆中都没穿过几次新鞋,不是大了就是紧了,走路时都是半拖着走的。) 回到家里时,心情特别放松,把卖剩的香放好,愉快的整理钱,清点交给奶奶,基本上奶奶已经准备好饭,边吃饭边给奶奶一天的经过,听听奶奶传授经验…… 现在想来那时的经历也给我后来的生意之路大有帮助,使我在近二十年的经商过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虽没大富大贵,但也温饱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