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所以拿出来说说。
我这个朋友今年35岁了,现在他面临两个工作,一个是国企工作,一个是私企性质工作。
他问我如何选择?
我问他你的需求是什么?
他说:工作稳定,赚钱多。
可问题是,国企工作稳定,但是拿到手的钱不多,上升空间小。私企工资高,晋升空间大,但是怕工作不稳定。
我告诉他,你要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他说:我都35了,上有老下有小,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了。
我听后很诧异,问他:你觉得自己老了?
他说:不都说“三十而立”嘛,我都35了,都没立起来,我也觉得自己去国企养老有点早了,要是工资再高点就完美了。
他的想法有问题吗?
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三十而立”的认知偏差。
这个“三十而立”是孔子说的,原句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而且古代把三十岁成为而立之年,意为三十岁左右要立足社会,有所成就。
问题在哪呢?
1.古人所说的成就和现在人理解的成就不是一个意思。
现代人理解“三十而立”的成就是有车有房有存款,工作稳定,家庭幸福。
而古人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不知礼,无以立。意思是: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
古人说的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要有稳固的价值观,明白什么是正道。
所以,如果现在的人真的到了三十岁就有车有房,功名成就,那很可能是少年得志,这是极少的一部分人。
大多数人三十岁才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明白点道理,更别提明白大道了。
难道古人说的错了?
并不是。
《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
规律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古人男子十五、六岁就已经结婚了,十八、九岁已经在战场上有了丰富经验。所以到三十岁建功立业也是正常的。
比如,霍去病十七岁被封印冠军侯,十九岁已经是骠骑大将军了。
而现在我国男子法定结婚年龄是二十二周岁,这样看来,三十岁能干什么呢?
所以说,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不能硬搬照套。
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要能区分相同的与不同的方面。
古人云:世间知无限,唯识异同。
世界上的知识是没有穷尽的,需要找到其中的异同点。
孔子所说的“不知礼,无以立”,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就算三十岁没有功名成就,也要有了人生价值方向和对社会稳固的认知。
总不能到了三十岁还浑浑噩噩,一会心潮澎湃,一会怨天尤人吧。
其实,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但是只要有对人生、对社会稳固正确的认知,自己就不容易走向歧途。
为人处世需要认知更需要智慧,我写文章的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学会思考,增长智慧,过上自己幸福的人生。
我写过文章里面的很多道理,真的值得大家去仔细看看,多思考思考,里面的道理并不晦涩,很容易懂,“大道至简”,关键在于看懂后去行动。
人生的很多烦恼在于比较,在于拿不合时宜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只要你有了认知,不断地提高智慧,你就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
《道德经》说: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意思是:反复长期按照规律做事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如能克服各种困难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只要你找了方向,不断地积累,你能很好的享受人生,功名成就只不过是你的附属品,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
25岁后才拿到文凭,你依然值得骄傲。
30岁没结婚,但是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
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
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宁静的心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有自己的时间表。你就是你,只要肯知行合一,按照规律做事,你就是不一样的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