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砚蓝
想啥美事呢,做梦娶媳妇儿呢!
奇怪,为啥一提到美事总想到娶媳妇呢,人生美事可不止一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也无一例外,都单挑这四分之一来大加渲染。
谁能免俗呢,其实,我也是这么想滴!
洞房花烛夜永远都是那么撩拨人,一对红烛摇曳下的大红喜帐里,一对璧人并肩而坐,新娘羞涩地微微颔首,纤纤玉指抚弄绞缠着红罗帕,新郎则含情脉脉欲进还退。
咱当不上新郎官了,也没机会做个女驸马,可灯下观美人的心思还是蠢蠢欲动。跳动的烛光,映衬着红罗帐里一对红人儿,东方的含蓄之美,于朦胧之中引人无限遐想,观之又不得直观,隔着一层红盖头,真是急煞了人。
良宵一刻值千金,可导演们足够沉稳,愣让个新郎官儿迟迟疑疑,羞羞答答,磨磨唧唧。手里拎着挑红盖头的小棍,就不能动作麻利嘁哩喀喳一下子掀起来,总要吊足了看官的胃口,耐足了性子才能一睹芳容。之后的戏吗,观者止目,导演果断切换了镜头。
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看电视剧更是如此,这就是看客的心态吧,因为明知那是戏,而且还是别人的戏,或者是别人上演的别人的戏。
其实,我很佩服导演的,这个桥段就该如此这般地表现才更真实。
站在新郎的角度想一想也是如此,这一层红盖头所遮挡的,何止是新娘子的俏丽芳容,挑开红盖头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两个各自独立的人真正走到一个屋檐下,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生活秩序,从此展开一场停不下来的全新生活。
准备好了吗?除了爱呀,情呀,卿卿我我呀,还有零起点的滋味和零体验的未来。
不急于挑开红盖头,红盖头就是一个软隔断,新郎官儿就还是自己,还可以停留在原来的秩序里,就那么一小会儿,调整一下下,让巨大的惊喜和空前的变化缓一缓再落下来。这一小步是划时代的,所以才迟疑吧。
《我的前半生》里看到一个情节大抵也是如此,不过有点遗憾,情境刚好相反,表现的是丈夫提出离婚时妻子的反应。
那个导演就很棒!女主人公听到那句微弱到近乎梦呓的宣告后,并没有马上哭闹责问纠缠,她的第一反应是茫然无措的说口渴了,起身倒水又没有开水,独自去厨房烧开水,然后才是失声痛哭。
一切已经发生,明知覆水难收,作为一个还深爱着丈夫的女人,谁也逃不出这样的反应。一小会儿的逃避,拒绝听到这个晴天霹雳,不想要这个结局,给软弱预留出一点点的时间和空间,让血肉之心别一下子被撕裂,骤然掉进冷暗的冰窟窿里。
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我惯于驻足扫视一下四周的状况,这是出于一种安全的本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选择前的迟疑,是我们不断累加的生命体验给予的一种对内心的自我缓冲和保护。
看到那则广告我笑了,一个男孩儿踯躅于对女孩儿的表白,迟疑中故意弄乱头发说头型乱了,“喂喂,没有电了”。旁白说道:做个行动派one two three four……你看,广告片都给出了四个数的时间。
当然这是笑话。我在想,那个男孩儿是怕吗?怕失败,怕表现不佳,或者是潜意识里怕一种身处其中久矣的生活秩序被打破。
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旧有的秩序就不复存在,一切都将按照新的秩序不可逆地走下去,走出这一小步,说勇气有点矫情,那就说心里缓冲吧。
长跑运动员遇赛道转弯时,速度还要放慢些呢,洞房里的小娇娘且耐心等待吧,导演说,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