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三月,风很急,但天很蓝,云很轻。
摄于北京·颐和园(二)
人所患最大的疾病是恐惧,其病机是无明,病因是心念动,病邪是六尘,感邪的途径是六识(六根)。
这个病是治不好的,而自降生后就有!
所以人世间就像是一个熬苦汁的大锅,其实下面没有柴火生,但一样很苦!
(三)
生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却很少有人愿意在年轻的时候就花时间去思考关于生命本身,关于本我。
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也许并不是教人去逃避对死的思考,而是想要人们先认真地去对待生。或许当我们想明白了生命是什么,那么关于死的答案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了。
佛说人的一切痛苦在于无明,这种无明并不是说人是愚蠢的,也不是说人的追求(欲望)太多了,而是指人处在一个社会中,不能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而对社会本身、对社会之外的天地、对本我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可就。正因为没有清楚的认识,所以人就会迷茫,就会生烦恼,就会有痛苦。然而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会对一切都有清楚的认识,毕竟人不是以一种上帝的视角存在着的,所以人就有了第二层的“无明”。对于这一层的解决办法就是接受,去接受人的本性,去接受这个社会,甚至去接受这个宇宙。可是就算是人接受了这一切的一切,还是逃脱不了天地所给人的宿命——给人以感觉(觉醒),又要让人死亡,于是又生了第三层的无明,到头来,人最大的障碍却是自己!痛苦是没有边际的!
总之就是,人的一生是充满痛苦(包括身体的疾病)的一生。
(四)
佛给出的解决之道是瞒天过海、自欺欺人的办法,他说所有的这些都是没有的,没有本身也不存在,否认了一切就连否认本身。如此痛苦的根源没有了,障碍不存在了,人就不应该会有痛苦,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如果人能去笃信它就最好了,但大多数人都是秉持着怀疑的态度在相信——这也是人的一种本性,所以就算是佛门里清修的人,他的一生也是充满痛苦、怀疑、恐惧的一生!
佛又说以上的我从来没有说过,说我是什么都没说——他就是这样一种品性了。
我觉得还有一种方法可行,就是从无明到部分明(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提法)到有明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平静的心态——尤其在衡量得失时保持着不动念,去面对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去相信一切无常的变幻就是生命的常态。这不是要教人去做一个无知无觉的人,而是要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去接受痛苦,甚至也如快乐一样去享受它。如此,痛苦并没有少,快乐也没有多——苦乐是源于外界而不可操控的,但此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因为两者已经任何没有区别了!
所以疾病就是疾病,死亡就是死亡,恐惧就是恐惧,而没有因疾病而滋生恐惧的,没有因恐惧而生病的,没有因死亡而生恐惧的,甚至断了疾病与死亡的联系——事实上两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这也是一个过程,这也是一种痛苦!
(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并没有想象中的伟大了,他们也只是一个清扫工,只能在他人漫长的痛苦的一生中,去打扫一下痛苦,并不能替人消除痛苦!即使如此,医生也算不得已而为之的存在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