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02531/966e038428e07a4f.jpg)
某媒体要约一篇有关秋天银杏的稿子。
我讲,银杏稿子倒是不少,就是没有新的。因为我知道,现在很多编辑都讲究“原创首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处女情结。道理也是一样,哪里来那么多的原创首发。
重新再写一篇,当然犯不着。一个银杏,去年、前年、大前年,看来看去就这点花头,再写也写不出新花头。尤其最近发现,我从前的稿子写的真是好,现在就是感觉写不出从前的那个味道了。
公众号上挑一篇最近的,去年12月的看银杏文章,直接发个链接给编辑。
我的本意是让人家先看看样品,看不中就算了。如果看得中,可以提出修改意见,我再酌情进行修剪。因为公众号上的文章,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文风体裁上,还是有点不同的,到时候量体裁衣进行修改就好办了。
谁知,编辑一看,竟是二话不说,只有两段,两字:收到,谢谢。
这第一关就算是通过了。
三天之后,编辑发来通知,说领导审核通过了,现在约一下照片,整理标注后发来。
我的第一反应:直接公众号上贴过来不是更简便?还用得着我再发?再一想,不对,公众号直接贴过来的照片有水印,这是其一。其二么,贴来贴去的照片像素不高,当然是要原片的。稿子不是原创,照片至少要原创。
这样一想,倒的确是要重新再发的。
星期天,特意打开电脑翻照片。也好在现在照片都保存在QQ空间,按照日期和标题翻起来也简单。电脑登录微信公众号,对着文章找照片,按照出场顺序编好号,从1到14,一共14张照片。
打包发过去,又被告知,编号还不行,要分别打包。因为我写了横扇、震泽、黎里、同里四个地方的四棵古银杏,要分别按照地区打包分开。
我想想真是多花头,还是这个道理,你对着我发来的公众号文章链接排版,一点错也不会有啊!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在心里想想,还是转念即逝。要么年纪大了,我现在真的变得很佛系,也特别有共情,总是换位思考,尤其为别人考虑得更多。想来我看出来简单的事情,比如同里的银杏绝对不会算到横扇镇上,外地编辑肯定无从分辨。让人家翻开公众号对比,哪有我直接打包发去来得简便?
这样一想,心平如镜。再打包,再发去。
季羡林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
王选则说,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好人就是想别人和想自己一样多”。
照这样看,好人的标准倒是真的不高,但是这个标准一般人都做不到。所以,芸芸众生,好人不多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