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每天写500字读书
《认知觉醒》: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的学习力

《认知觉醒》: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的学习力

作者: 宋子临 | 来源:发表于2025-01-19 18:19 被阅读0次

最近,面对内卷的压力,小刚不甘躺平,于是囤了一大堆付费课程,下载了几十本电子书,收集了很多学习类APP,一有时间就在里边连轴转,立志成为卷王。

半年过后,他发现,每天过得这么累,学了还是忘,也用不上,根本没什么收获。

他又陷入了新的迷茫:他天天打卡,日日坚持,难道只是感动了自己?

也许真的是这样。很多人,也像小刚一样,喜欢待在学习表层。

一方面,学习表层属于输入,大家都懂,输入比输出爽多了。

另一方面,学习表层的收效很“明显”,它甚至会以极其巧妙的方式伪装自己:

一年读xx本书、听xx节课,能用精确华丽的数字展示出来。

但这个人到底改变了多少,却是很难量化的,甚至于如果没有改变,说出来不是很尴尬吗(#-.-)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的学习力。

怎么学最管用?你需要掌握四个要点:匹配、关联、深度、反馈。

01 匹配,在舒适区边缘努力

我室友池恩,练英语听力,每天听15分钟,这个任务说不上很难,又不算简单,她每次都往舒适区外围磨蹭一丢丢,坚持了400多天。

有一回她突发奇想,想把基础时长拉到30分钟,结果第二天就觉得压力山大,坚持不下去,又调回了15分钟。

其实,一个人能把好习惯坚持到400天,已经相当厉害了。

图源:《认知觉醒》

每天15分钟,这样在拉伸区(舒适区边缘)努力的话,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踮起脚尖能够得上,但也不会难于上青天。

久而久之,原有的舒适区就会慢慢扩大,能把先前的拉伸区、甚至困难区也塞到舒适区里,从而开启下一轮提升。这就是“匹配”的魅力。

02 关联,打造认知晶体

依据神经科学的靠谱研究,所谓学习,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一句话,学习就是关联。

学了那么多东西,知识都从眼前飘过,却啥也没记住,这就是缺少了关联。

罗振宇提到,只有把新知识缝接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中,知识才能是你的,否则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了关联,知识就能从一盘散沙,凝聚为稳固的认知晶体,“学啥忘啥”也就不存在了。

图源:《认知觉醒》

关联有3大要点:

第一,输入足够多,才能有关联的材料和基础。

常言道,将军难打无兵之仗,良工难建无砖之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围绕着你最关切的需求,用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找关联。

真正想赚钱的人,看什么都琢磨着能不能变现;常年写作的人,出去玩都觉得景点里有写作素材。

第三,找触动你的点,然后把触动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多问问自己,它能不能迁移到别的地方。

有人担心,只专注于触动自己的点,会不会漏掉什么呢?事实上,只有考试才需要在短期内查漏补缺。

人生是一场长期效应,随着你认知能力的提升,原来不能让你触动的,现在也能被你吸收。

只要持续学习、终身成长,我们并不会损失掉什么。

我们以为损失掉的,也许目前根本就吸收不了。

图源:《认知觉醒》

03 深度,基于强关联的输出教授

找到触动点以后,怎样消化吸收,进行深度学习呢?

不妨来看看“学习金字塔”。

图源:《认知觉醒》

就我读《认知觉醒》来说,

如果我沉迷于“10分钟搞定《认知觉醒》精华”的听书专栏,那便处于学习最浅层的第一阶段。

浓缩的往往未必是精华,精华是浓缩不了的,一浓缩,就变味。

于是我不满足于听书,买了原书去读。这属于第二阶段,主动输入。我读着读着,遇到很多连珠妙语,于是抄了一大堆金句,敲出了7000字的原始笔记,这属于

第三、四阶段,罗列知识、初步提炼。读完整本书以后,我把学到的“成长权重对比”记在了每日清单上,尝试践行作者提到的好习惯,这就是

第五阶段,从知道到做到。

实践过后,我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想把感悟分享出来。

于是我反复思考:《认知觉醒》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最出彩的地方又是什么?它的哪个点对读者最有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又建了一个新文档,叫做“《认知觉醒》二次笔记”,专门用来消化7000字的原始笔记,打碎原书的知识框架,寻找能为我所用的部分,去重建另一套体系,最终用自己的语言输出教授。

周岭说:“关联就意味着,打碎各家知识结构,重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深度学习,是基于强关联的输出教授。

这就是学习的第六阶段,完成知识转换性的创造。

在第六阶段,才算是真正读过一本书。

如果你经常处于输出教授的状态,那么,无论你是否拥有跟高手一样的水平,你都可以享有跟高手一样的视角。

深度学习,是专注,是跨界,是创造,是体系。

有了深度学习所带来的思考力,看娱乐八卦都能吐槽出不一样的花儿来。

04 反馈,进步的根源

经过前面这些操作,一个人打造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那么,这套认知能否跟现实吻合?怎么去完善它呢?这就需要主动找反馈,真正在现实中较量。

一方面,反馈得有“不怕打击”的心态。

有人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亮眼,怕别人瞧不起。

真相是,每个人最关心自己的事情,就算有人瞧不起你,他也懒得说你,除非他闲得发慌。

而且,不怕打击是反馈的刚需,直白点说,就是厚脸皮走遍天下。

另一方面,要经常把打磨好的作品,勇于分享出去。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愿意支持你的。高手的建议和鼓励,是新手期最珍贵的礼物。

写在后面

今天,我们聊了“学习”的四个要点:

第一,匹配,在舒适区边缘努力,递推式地前进。

第二,关联,寻找触动点,将新知缝接到已有的知识网络。

第三,深度,知道做到,将关联到的知识,融合成自己的体系,并输出教授。

第四,反馈,检验成果,与现实互动。

学习是一生的精进,正如日本山本玄绛禅师在讲经时说:

“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共勉之。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选:

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微习惯

阅读 | 90%的人都忽略的2大选书思维,加速认知升级

《断舍离》拆解|你有多久没感受过绝对的清爽了

想要让房间快速清爽?三步快速搞定!

《断舍离》拆解|常见的四个误解

相关文章

  • 你在睡觉,还是觉醒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每个人其实都是可以觉醒的人。但因为自身的认知力、觉知力、感悟力不同,造成的人生结果也...

  •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研究自己

    古人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与其对别人说三道四,不如闭嘴,静心思考人生,多读...

  •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倒逼自己”

    狠狠地逼自己一把,你就成功了。 狠狠地逼自己一把,谁都可以成为潜力股。 以前,我总以为在社会上混,靠的是人脉,如果...

  •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升级自己的思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有人说是学历,有人说是出身背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思维模式! 相同的一件事,普通人是...

  • 《财富自由之路》学习笔记

    #终身成长 我们都在强调认知的重要性,那你有思考过认知是什么吗?为什么那些厉害的人都在不断的学习?他们在做这个动作...

  • 读书笔记Day17

    《认知觉醒》Day17分享 第5章: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第6节反馈: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是否有...

  • 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真正拉开人与人距离的,是思维!越厉害的人,思维层级越高!思维的六个层级,你在哪层? 第一个层级:环境层思...

  •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默默努力

    曾在网上看到个帖子:“默默奋斗是怎样一种体验?” 一条高赞回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普通上班族,利用下班后的业...

  •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默默努力!

    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不适合我做,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做,我怎么能去如此没面子的事情,这么没档次...

  •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默默努力。

    前两天,跟几个北漂的朋友吃饭,聊起当初去北京时的心愿。 有人是想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有人是想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的学习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et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