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186天】
言论的自由
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是不想说什么
就可以控制自己不说什么
读《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
意指孔子对于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从来都不说,别人讨论的时候他也不参与。
樊登老师解析说:
一个人管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很重要,语言会影响到思想,思想会影响到行为,行为会影响到习惯,习惯最后变成命运。
说话负责任,对个人而言非常重要,不明白的不乱说,有争议的不妄论,不仁义的不宣扬。对怪,力,乱,神,孔子的原则始终是存而不论,可以有,但不讨论。
想想日常的言行,在与人的交谈中,为了合群,说过很多不恰当的言辞。少年为了合群,说一些粗口,或是似懂非懂的流行语。成年人也没有好太多,人云亦云,跟着传播的网络信息等等,没有自我的独立思考和解析,就不断地盲目跟随……
言论的自由,不在于我们有什么就说什么,而是知道自己能说什么,什么不能说,由自己的真实意志掌控。
比如跟一群人在一起,他们聊的话题不感兴趣,就不参与,而不是挤进去为了合群也胡说八道一通。
比如知道克制,不说粗口等等。
比如朋友与自己诉苦,忍住不加评判。
比如克制“口孽”,不抱怨,不嫉妒,不贬低。
比如不传播不实消息,坏消息,甚至可以拒绝参与他人在传播坏消息的氛围。
说实话我很感激写作,写作让我有了一个缓冲地带,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中设置的缓冲地带,让我知道以前自己心直口快(现在也还没改变太多)中无意间说出一些不适当的言语,可以对自我进行审视。
并且知道了我真正喜欢如何去表达,说一些什么样的语言会让自己觉得轻松,自在,比如我喜欢正面的,简单的,赞美的,舒适的语言;不喜欢挑剔的,抱怨的,评判的,妒忌的,贬低他人的语言——前者是我要修炼的,向往的且身体力行的,而后者是我要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的错误,虽然很难改,但尽量克制。
如果没有这份审视,我至今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太多的信息把自己掩盖了;我也无从梳理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自己,因为没有仔细去分辨过。
正如这句“存而不论”,我们可以知道这世界有很多的坏,不公,灾难,悲伤,不幸,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做一些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尽量不去讨论,讨论太多对情绪并不好,就比如在我们身边的疫情,它在,时时威胁着我们,我们一样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传播负面的事情固然容易激发人内心的同情和不忿,但也会助长人内心的戾气,如“曝光效应”正是由此而来。
言语的暴力是一件在无意识间就能够造成极大伤害的东西,所以对言语的慎重, 再如何也不为过。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