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绿皮书》讲的是美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部种族严重歧视的背景下,一个黑人钢琴家与一个白人司机的故事。钢琴家,从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一个天才。他从三岁起受母亲影响就开始大型演出了。之后他被一个唱片公司看中,从此就开始了他的钢琴生涯。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他是黑人进入唱片公司大型演出的第一人,期间他也遭到了很多不公平待遇,包括被暴打。在他去南部演出时,公司给他的司机一部绿皮书,其中列举了黑人可以居住的宾馆和餐厅。因为很多好一些的宾馆和餐厅只供白人使用。
期间,有一次路过一家服装店,他看上一套西装,司机给他拿下来,让他试穿时,却被白人服务员挡住,不让试,因为他是黑人。还有一次演出,招待人员让他在一个既脏又乱的房间里更换衣服,此时白人们在繁华的餐厅里吃饭,却不让空腹的钢琴家在此餐厅吃饭,最让人生气的是,那些白人正在吃饭的白人,却在等他为他们演奏钢琴曲。她们表面有文化有修养,内心却如此缺乏人道德,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我很是无语,因为餐厅有规定,不准黑人在此吃饭。司机以前当过兵,他冲动有力,敢作敢为,在途中和钢琴家发生过很多冲突。司机乱扔垃圾,随便捡东西,说话不礼貌。钢琴家温文尔雅,谈吐得体,有礼貌,在很多方面有建树。但是最终他们克服了演奏路上的各种困难,跨越了种族歧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那个时代,黑人是不容易的,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众人仰慕的地位,在白宫也演奏两次,并与总统及总统弟弟产生友谊。在一次被警察的无理拘留中,他被迫打通了总统弟弟的电话,声称总统弟弟是他的律师。可想而知,他那时的地位。在台上演出时他是光鲜的,演出后他和其他黑人一样,也要遭受压迫与歧视。生活是不易的,他看似成功,但内心孤独。唯一一个亲人不理解他,疏远他,有个美丽的姑娘,但钢琴与婚姻他无法做到权衡也就失去了她。虽住在大套房,却无人可以理解。司机有房有妻子孩子,但他抱怨他的房子太小,了解钢琴家后他的急躁性格慢慢地变了,在他回到家里时,一个亲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称黑人为黑鬼,但是当一个亲人说出这句话时,立马被他驳回去了。潜移默化的全家也改变了对黑人的看法。尤其他的妻子知道在司机与钢琴家的演出当中,他丈夫写的信,那一句句感动人心的诗句是钢琴家帮他写的,对钢琴家很是崇拜及认可。他家里人没有说,也是对钢琴家的才华深感佩服。
那个时代,黑人是痛苦的,不仅物质上更是精神上。很是感激今天日益进步的时代,种族歧视没有了,黑人也可以昂首挺胸做人了。也可以实现她们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黑人们的出现,他们已经融入了新时代。在渤大的校园里,来自非洲的黑人同学们就很多,我的朋友圈里也有三个黑人同学,一个山东大学的研究生,一个渤大大一,一个渤大研一。很是对他们佩服,他们不仅会说两三种语言,其中一个五种语言交流还无一点障碍。
今天读《山沟里的妇女》,作者是一个出生于美国白人家庭的妇女。这部著是作者是通过饱受压迫的工人妇女们自述而写的。她们遭受剥削阶级的严重剥削,穷困,吃不饱,病痛,生活没有保障,但她们一直坚持斗争的故事。提及它,只是懂得了很多人的生活都不那么顺利,各种痛苦并存,但他们都未放弃希望。引用海子的一句诗“与其死去,不如活着”。虽然海子本人的结局是悲痛到无能为力的,但活着还是好,活着就还有无限可能。
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生活就会有改善。相比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的穷困,美国种族歧视,阶级矛盾,现在我们生活的是不是很幸福呢。
相比上个世纪,我们所受的苦真的也就不算啥了,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