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棵一
我打下这篇题目的时候就觉得,太直白了,挺俗的。
可是,又觉得这个话题还蛮有意思的。很小的时候就在想那些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富人阶层,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在苦恼什么又在梦想着什么呢?
如果他们早早地就拥有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也无法求️得的生活,他们在期待什么,又是怎样成长的呢?
也许是行业的特殊性吧,时常会接触到许多很富有的家庭。
今天一位VIP学员家长,就听了别人一嘴推荐,逛个街就顺便给小朋友报了一个学费上万的乐高培训班。
回到校区接小朋友的时候说,家里有个亲戚。很早就移民美国了,夫妇俩有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这孩子有一个小发明,在美国的竞赛中的了奖,据说有十万块的奖金。
他爸把他发明的东西申请了专利,投资30万美在国内开了个小厂制作,后又放到美国得网络平台上收售卖。后来赚到300万美,说把这一笔钱当作小朋友的第一桶金。
故事是听小朋友妈妈几句带过的,有很多不清楚的细节。听起来很夸张,但是又很真实。
她去给小朋友报乐高课,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了这个案例的刺激,因为觉得乐高课重视逻辑思维培养,要学编程会创造之类的。
不知道为什么要记录这个故事,虽然当时只是听听,但是反过来想了一想。家庭跟家庭之间的距离真的太大了,有的人在年少就取得的成就是别人几辈子也无法达到的。
现在的家长都很焦虑,很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当现实故事听多了就会觉得,没错啊,确实会输。更可怕的是你跑不跑都会输。赤裸裸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家庭差距带来的个人发展差距也是极大的。虽然自己也能在不错的城市做着一份待遇不低的工作。但是留学回来的室友已经进入全球前十的公关公司。工作日常就是安排媒体采访一些公司高层甚至国家领导。打个酱油还能去看看吴亦凡白敬亭的篮球赛。不过我朋友除了家境以外自己也是真的很上进很努力的。
乍一听起来是很绝望,跟现在的小朋友就更不用比了。跟他们比起来我的童年就是一个极其平淡见识面也很窄的童年。偶尔放个小假回来,他们课间分享的都是东京,悉尼,新加坡的见闻。别说是起跑线课,我甚至觉得在某一个层面上,我现在也没他们见多识广。
可是又没那么绝望,更多的是一种接纳吧,对世界现实的接纳。接纳不等于认命,只是说不在死命盯着那些改变不了的差距怨天尤人。
其实只凭自己也可以做很多事,当然这会困难许多,失败的几率也大。失败后也根本没有底气洒脱。那有怎样呢,谁也说不上究竟哪种人生才算好。
如果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那就等同于丢弃了大部分自己的生活。得不偿失。
即便没有钱生的富裕家境,可是当下,拥的一切仍然值得感恩,仍然值得被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