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d19247b727a84642.jpg)
最好的养生,是不要让自己活在惯性和套路里,而让自己活在新鲜的感受和体验里,唯有新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不断地刺激到自己的生命,才能向内去创造和更新自己的身心,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
对于每天跑5公里的人来说,偶尔停一段日子不跑,或换一种运动方式,或是偶尔跑一次10公里,这才是养生。
对于每天都清淡饮食的人来说,偶尔来一点大鱼大肉,偶尔来一次暴饮暴食,这才是养生。
对于早睡早起的人来说,偶尔耗一个通宵,这才是养生。
对于已经步入平静生活状态的人来说,平静之中的热情才是养生,动静结合才是养生。
丰富的行动方式才是养生,主动地寻求变化才是养生,敢于尝试新事物才是养生。惯性和套路,一切皆在重复,才是生命最大的敌人。让自己一直行走在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的路上,无为而无不为,这才是养生。
——《半山文集》
三点五十就睡醒了,生物钟已经习惯这个早睡早起模式,说到底还是年纪大了不会熬夜,不服老不行,最近身体频频发出警报,五月的例假直接跳过去没有来,七月来了八天还依然不减。
孩子破天荒地陪我去跑步,边走边聊,实地给我宣讲并普及了科一的许多内容,讲到我反复会出错的地方,他也会说埋怨道,你这脑子都不操心,说完我俩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今天是他十九岁的生日,时间过得真快,十九年前的那个小人儿,已经长成了这般模样,一米八三的个头儿,不足六十公斤,每天蛋白粉,鸡胸肉,哑铃,俯卧撑,有讲究精细的生活让我有些搞不懂。
最近在跟随中国教育报好老师组织的《孩子是个哲学家》共读,每天一个章节的阅读跟着打卡。作者带儿子到公园去玩的初衷是锻炼他的社交能力和锻炼身体,这个看起来无聊的游戏让作者感到很尴尬。但他没有阻止孩子,他尊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这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最好方式。
孩子不需要去满足父母的期望,不需要迎合别的孩子,即使看起来自己一个人在孤单地玩,玩的方式很奇特,他感受到了爸爸对自己的接纳,这让他放松。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去控制孩子,规划孩子的生活,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才是对他好”。
想起之前在市区居住时的邻居,孩子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吉他,跆拳道,小提琴,围棋,奥数等,最后导致了精神贫瘠的成年生活,孩子在九年级崩溃至极重度抑郁了。竭力为孩子打造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在孩子选择兴趣班的过程中,表面上看起来是给孩子提供选项,其实父母还是会下意识地诱导孩子的选择,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童年未曾实现的梦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他们不是缩小版的大人,不需要背负着父母的使命去实现父母想要的人生。我们以最好的意愿让孩子去学习,却教会了他们在未来的生命中痛恨这些东西。
为什么说阻碍孩子的同时也阻碍“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呢?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很容易把关注全都放在孩子身上,却看不到自己的局限和自由。父母的这种寄生心理,如果不跳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就会被忽视。孩子让我们看到不完整的、平庸乏味的自己,对孩子放手才能有更多空间来关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