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稿--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

分享稿--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小为为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21:12 被阅读145次

自我介绍:小为为妈,知名外企,从事培训工作10年。平时生活高度自律,热衷于自我成长,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向往成为一名理性的知识青年。

书籍简介:工业化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应后工业化的时代,所以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终生学习,如何更自由地学习,以及搭建出理想化的终生教育路径。

分享内容:三个“一”:一个理念:翻转式学习;一种思维:整体思维模式;一条路径: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

分享稿正文

理性知识分子社群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我是小为为妈,很高兴能有机会,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与大家进行阅读分享。我这次分享的书目是《翻转式学习》,选择的切入点是对翻转式学习理念进行探讨,此外,还会提及一种整体思维模式;对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具体的内容,我会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概况

好了,过场的话,不在多说,现在先来介绍一下《翻转式学习》。

本书由两位作者完成,一位是拉塞尔·阿克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荣誉教授,在咨询、教育领域有很大的成就。另一作者是丹尼尔·格林伯格,除了在教育学领域有很高的地位,还从1968年开始在美国创办了瑟谷学校,实践“翻转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而本书两位教育专家提出,工业化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美国,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终生学习,如何更自由地学习,以及搭建出理想化的终生教育路径。

(二)一个理念:翻转式学习

说实话啊,我都担心,小伙伴们听到这里,觉得这书跟自己关系不大,然后关掉直播,去做其他事儿去了。为了此次分享,我还是做了点功课的,本书确实涉及到很多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这种翻转式学习理念,其实是更适合自我教育的。因为受体制的限制,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我们可以把“教育”和“学校”分开看待,教育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而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它提供了外界的约束环境,用他律代替自律。但是,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方式。所以呢,转换视角之后,问题的焦点就会转变。这次分享的内容,就从翻转式学习理念开始。

那么,说了半天,什么是翻转式学习?根据作者的观点,我列了一张导图,涉及6个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啊,但在我看来,翻转式学习,翻转的是学习的主体,从由老师主导,转变为学习者,自发式学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啊,咱们理性知识社群就很符合翻转式学习的理念。这个社群的学习主体,并不是Susan,而是在坐的每一位小伙伴。因为拥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而走在一起,同时也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形式是Susan主讲,其他小伙伴进行阅读分享,教与学,融为一体。而学习的内容,从阅读、写作,到搭建知识结构,从自然哲学到现代科学,涉猎很广,非常符合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融合精神。并且最终,通过有引导的学习和实践,成为自我驱动型的终生学习者。

好了,到这里,总结一下,翻转式学习的理念是,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习者本人;教学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教授的课程是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去综合解决问题。

(三)一种思维:整体思维模式

了解了翻转式学习的理念之后,咱们来进入整体思维模式,这一部分。我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这点是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估计群里很多小伙伴,都读过笑来老师专栏的文章,当初有一篇是“万能的钥匙”,他说:遇到必须解决的问题,别人盯着问题看,而他却能明白应该去其他地方找钥匙。你们对这话有什么理解?我能明白他的意思,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运用?后来读到此书中的整体思维,突然感觉豁然开朗。

至于,我是怎么想明白的,通过下面的分析,你们就懂了。现在,先来看看整体思维。

我来读一下啊,系统论的关键部分满足三个条件:

1 .每个部分都可以影响整体的运行或性能;

2 .各部分的影响是相互依赖的;

3 .关键部分的子集(或亚系统)也可影响整体的运行或性能,但不会对整体产生单独的影响。

是不是感觉有点绕?虽然知道讲述这个思维模式有点困难,但还是想挑战一下。因为想要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

好了,咱们继续啊。下面我会讲得慢一点,这里的PPT也写得很详细,大家可以边看PPT边听讲解。我来打个比方,相信群里应该有很多小伙伴想把文章写得像Susan、Windy一样好,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练习写文章?下面,把这个问题放在整体思维中进行分析,第一步是,有待解释的系统被认为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写文章算做知识输出的一部分。第二步是,需要解释这个大系统的功能。也就是知识输出是一个大系统,它的作用是为了检验这些学到的知识是否被掌握?第三步是,将大系统进行分解,识别出正在解释的系统在大系统内部所具有的功能。知识输出的分类,可以有写文章,还可以有读书笔记、做总结、教授给他人,这么多的方式。

嗯,说到这里,咱们重新来梳理一下思路啊,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练习写文章”。首先是要采取行动,光想不动,肯定是不行。其次,明确写文章是为了检查我们对这个主题的掌握程度,设想自己站在读者角度,提出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予以解答。最后,如果还是没办法动笔的话,可以用写读书笔记或做总结的方式,代替写文章,这样降低了认知难度,行动起来就更容易一些。而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刚才提过的“不要在锁头上找钥匙,要去其他地方找”,把“如何把文章写好?”进行了一次成功转化。

这个整体思维的模式,简单说,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看问题,站得高必然会望得远。就像最近我在做半年总结,写完之后,领导不是很满意,已经改了好几次,我当然也会觉得很烦?但如果运用整体思维之后,就会想,如果我是领导,看到其他部门的优秀总结,会不会有个比较?会不会有更高的要求?再说了,领导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想明白了,所以修改几次,很正常。是不是这样一分析,心理会平衡一些。

通过这两个例子,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对“整体思维”有了一个初步理解?我记得SUSAN在讲概率的时候,也提到过多视角的问题。所谓视角,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如果我们可以多一个视角,就多一个自由度,就不容易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情景之中,而“整体思维”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多视角思维的方法。所以通过这次分享,你只能记住一点的话,我希望你能记住“整体思维”,并且自己也试着举个例子,进行刻意练习。还有,我还记得吴军老师说过“当我们将那些从很少的经验中得到的结论,用于更大的场景时,常常就不管用了。”听完“整体思维”,估计你对吴老师这句话的理解,会入木三分。

(四)一条路径: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

本书作者,搭建出理想化的终生教育路径,从学龄前阶段到退而不休。特别想分享作者对大学的构思:作者认为大学应该关注那些对学生具有内在价值的领域,即学习起来令人愉悦的方面,而非那些实用的外在价值。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供一种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闲暇时间愉快地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各种人生体验。大学本科教育还应具备另外一种功能,是培养和鼓励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一生中继续开发如何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内在动力,目的是获得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奖赏 和愉悦。

咱们群里的小伙伴,一般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并且也都或多或少的抱有一颗“爱知求真”之心,那么再仔细回味这段话,你就会对翻转式学习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甚至会理解“得到”中的吴军老师、万维钢老师,提过的博雅教育,以“人”为本的通识教育。

咱们现在,在运用“整体思维”分析一下大学教育,其实 大学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教育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那么 “终生学习”呢?我想绝不是每天看看书、听听TED这么简单。想要真正做到“终生学习”,就是从根本上喜欢上“学习”,那如何做到喜欢?有一个很好用的公式:喜欢=熟悉+意外,所以呢,每天做就会“熟悉”,但有熟悉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产生意外。那么如何做到推陈出新?我提炼一下刚才读过的那段话的中心:通过“内在奖赏”,获得内驱力,不断向前。好,再来读一遍啊,大学本科教育还应具备另外一种功能,是培养和鼓励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一生中继续开发如何学习的能力及拥有内在动力,目的是获得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奖赏 和愉悦当你如果真的对一个领域产生感兴趣之后,就愿意去研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从而获得内在的奖赏。

下面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不太擅长读书,后来因为热爱写作,用输出倒逼输入,才对读书产生些许兴趣,但那时完全没有头绪,读得很杂,因为喜欢看罗辑思维,所以罗胖推荐啥就买啥。但你想啊,我和罗胖的基础能一样吗?最后的结果就是,钱没少花,书没少买,但读完的却很少,能产生共鸣的,就更少。后来,我也是反思啊,觉得读书这个大目标,应该没错,那么错就错在选书这个环节,于是,改读公众号里的干货文章,后来知道了李笑来,开始读他的专栏、书籍、各种文章,狂记笔记,甚至花时间去背他说过的话,按照他的风格,仿出文章。这样的过程,差不多持续了将近半年,而且确实有进步。但到了今年3月,加入理性知识分子社群和开始学习大历史课程之后,我发现自己找到了新的兴趣点。因为谢田老师讲的人类认知革命,使我对脑科学、生物心理学产生兴趣,于是开始慢慢戒掉畅销书,改读一些基础学科类的书籍,深入了解知识的底层架构。

这段经历,看似很自然,但是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逐步形成的,不是哪天心血来潮,突然改读《心理学最佳入门》这么简单。

其实,我也走过很多弯路,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也曾一度焦虑,为什么开始研究自我管理?当时想找一条学习的捷径。但实际看来,哪有什么捷径可言,我可以绕过别人走过的弯路,但同时也缺少了一次探索的机会,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中,只有过来人才配拥有。

讲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每个人的终生学习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一路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甚至也不知道终点在哪,但演化过程的本身也是无目的性可言的。所以说啊,根本不存在什么“标准”路线,每条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

好了,到这里,我的这次分享已接近尾声,最后,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次分享,就是三点:一个理念,一种思维,及一条路径。第二部分:一个理念就是翻转式学习理念,如何理解这个理念?可以联想到咱们社群就是一个最好的翻转式学习的例子。接下来第三部分,本次分享的重点是整体思维模式,简单讲,就是把一个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情景之中,理解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其实,“整体思维”这个词语,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它实际上是系统论中的一部分。我开始都没敢告诉小伙伴们,今天分享系统论,就是担心一听名字,觉得难,就放弃掉了。其实,现在,相信你们也不会觉得“系统论”很难,甚至愿意去百度上查查,到底什么是系统论。如果真这么做了,相信你们会收获得更多。然后,这次分享的最后一个部分,分析了我自己对“终生学习”的理解,或许这个理解还很浅显,欢迎小伙伴们都能谈谈自己对“终生学习”的理解。

相关文章

  • 分享稿--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

    自我介绍:小为为妈,知名外企,从事培训工作10年。平时生活高度自律,热衷于自我成长,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向往成...

  •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稿

    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对原生家庭的评判去看的,所以很痛苦,哪里都是错,总觉得自己是因为这些是变成这个样...

  • 高效阅读,我有好方法

    高效阅读,我有好方法 作者/向阳花开 今天跟大家去分享高效阅读,我有好方法,这对于是初探阅读的人,可以少走冤枉路,...

  • 少人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

  • 《少有人走的路》逐字稿

    各位小伙伴们好,我们今天的说书来读一本心理学的入门书,叫《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斯科特·派克。 读书之前,先跟大家...

  • 【行动】一路欢笑一路歌~我的青椒学习之旅

    2017年暑期开学至今,我仍坚持走互联网教育之路,学习、分享、行动……一路欢笑一路歌! 一.犹豫、...

  • 【阅读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 主题 少有人走的路是指用自律和爱筑就的心灵成熟之路...

  •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

    刘萌:你这个“病例”挺有意思的!这多专业术语,看不太懂。 头一次听说依赖心还是心理疾病,不过我倒没我那么严重,还好...

  •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

    1.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2.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3.几乎人人都有...

  •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稿--终生学习之路初探-少有人走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np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