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关于酿酒的过程九四哥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详细表述过,在此就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从取酒开始。
首先要经历七个轮次的摘酒
一轮次、二轮次、三轮次、四轮次、五轮次、六轮次、七轮次。是的,酿酒工人们就是这样称呼的。一粒几乎整粒的高粱,经历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就这样反复折腾,才有这七次绽放。
第一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尾微苦
酒精度数:≥57%
参照香味:杨桃、苹果、芹菜味、香蕉、柠檬
第二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味甜,后尾干净,略有酸涩味。
酒精度数:≥54.5%
参照香味:黄瓜清香,草香,蒸饭味道
第三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尾净
酒精度数:≥53.5%
参照香味:熟梨子,蜂蜜,蔷薇花
第四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长
酒精度数:≥52.5%
参照香味:巧克力味、曲子味、熟透的香蕉味。
第五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微黄,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
酒精度数:≥52.5%
参照香味:烤面包味,苦咖啡香,糠的清香
第六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微黄,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有焦香味
酒精度数:≥52%
参照香味:松果、烤饼干气味
第七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微黄,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焦香味重
酒精度数:≥52%
参照香味:烤糊饼干香气、炒板栗香、杏仁味
就这样还没有完成一杯酱酒的成型,只是开始,每个轮次还根据每次出酒的特性,分为三种典型酒体,分别是:
(1) 酱香
(2) 醇甜
(3) 窖底
然后根据品质进行一等、二等、三等评级。就这样分轮次、分酒体、分等级,装在酒坛里贮存3年以上(其间有盘勾工艺)。
最后如何成为成品酱香酒的最后一步华丽转身——勾调!
1965年,季克良先生在全国第一次白酒大会上首次归纳总结了茅台酒厂技术厂长李兴发的重大发现,介绍《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区分了茅台酒的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并将其命名为酱香型白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