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概念本质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The rigid need for inves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The rigid need for inves

作者: 夕等会_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1:16 被阅读0次

你好,欢迎来到终生实践者第二一篇,我们这期要打磨的概念是:

避险

相信你从小到大,一直被这样洗脑过——反正我自己确实是被这么洗过的:

想赚大钱?那就得有冒险精神!

这是最普遍,最有害的“坊间传说”——到了现代,可能得用这个词:“都市传说”。在所有文化里,每个小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以“胆怯”、“懦弱”为耻,都以“勇敢”、“坚强”为荣——而“冒险”,显然是彰显勇气的最常用方式。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游戏”:看马路上开过来一辆车,然后就飞快地跑着穿过马路,然后一群小朋友就在那里洋洋自得、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许多年后,自己学会了开车,才反应过来,那大卡车司机更可能是自己吓坏了,而不是“气坏了,所以在那里使劲儿骂我们”……)

关于冒险这个概念,观察者和行动者的理解很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这有点像什么呢?比如,脑外科手术医生做开颅手术的时候,他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是“危险”的,一点点的失误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可这是观察者的角度。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看,首先,他的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冒险;其次,他就是被高强度训练来完成观察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还有就是,他是专家,他知道什么危险什么不危险,他知道怎么做是真正的冒险,他更应该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效地避险……

于是,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者时时刻刻“体会得到”各种危险,心惊胆战,觉得行动者在不断冒险,最后因为冒险而成功。

可实际上,行动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上,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于是,请你仔细想想,当我们看到有人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我们是观察者,他们是行动者——他们若是“经验丰富”,那所谓的“经验”,更可能是“避险经验”,而不是“冒险经验”;而如若不经提醒,我们这些观察者就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以为人家所拥有的那丰富的东西是“冒险经验”。

我在价格很低的时候买入了大量的比特币,后来大涨也没卖,再后来大跌也没卖……于是就有人说了:“你真大胆!”也会有人评价:“唉,做大事的人就要敢于去承担极大的风险……”

真的吗?真的像他们看到的、想到的那样吗?

“价格很低”,是指相对于当前的价格。我买的第一批两千一百个比特币均价六美元(2011 年 3 月),现在七百多美元(2016 年 12 月);另,比特币曾经涨到过一千多美元,又经过两三次“腰斩”……其实那个时候人们同样认为已经太贵了,赚不到钱了……可实际上于我来说,我在这样的时候购买,并不是冒险,因为:

如果它竟然是对的,那么它一定不止这个价格;

我只不过是把最初花费四千六百元人民币的股票,在其已经价值十几万美元的时候卖掉,之后再买入比特币,所以,即便都化为乌有,我也没什么不能承受的。

我从十几美元一路下跌的时候开始反复买入,最后均价一美元左右,直到预算花完,实在没钱再买了——这个过程中,从我的角度,我并没有冒险。当我看到人们恐慌,觉得“比特币已死”的时候(那是2011年下半年),我反复阅读各路报道和文章,没有看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真的一条都没有……这很奇怪,也多少令我迷惑;而到了 2014 年 12 月,大涨过后腰斩,网络上的文章再次完全重复 2011 年年底的论调——当然,他们确实不是剽窃别人几年前的文章,只是没了解过历史……),于是我认为他们是错的(即便他们人多势众,但人多和理正从来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于是,按照我的思考结果,我就应该持续买入,买不动了就拿住,反正卖出肯定是错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按照我自己的逻辑,不买才是冒险呢!因为我当时的结论是,这个东西长期来看无法想象能涨到多少。

当时的情形反差很大,那些私下交易把比特币按照从今天来看过于低价卖给我的人,一方面他们对我说“谢谢”(因为竟然有人真花钱买这东西),另一方面夸我“勇气可嘉”(因为他们其实当时在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终于解脱了)……

再后来,比特币价格涨到一千多美元(甚至一度超过了每克黄金的价格),这个上涨过程就发生在短短的六周内。我没卖,再后来两三次腰斩,我也不动。这真的是勇气吗?这真的是在冒险吗?其实对我来说不是,理由很清楚:

离我的成本价还有很远很远呢,对我来说,哪里有什么风险?

请务必注意:以上的例子,是我个人当初对我自己投资比特币的思考,它在本文中仅限于作为“行动者往往更关注避险”的一个例证,绝非“投资建议”。绝对不要把以上例子中的文字理解错了,竟然把它作为你的投资依据——这句话以后还会反复强调: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

所以,与很多人想象的全然不同,我其实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常常以为冒险是证明勇气,后来读书读多了,历史看明白了才知道:

冒险常常是他人对冒险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谓“冒险”成功的人的行动。

哥伦布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冒险家,是因为只有他真的坚信地球确实是圆的——当时真正能理解这事儿的人还不多——而且坚信到愿意用行动去证明,用商业去收获的地步。看的人,觉得那是冒险,做的人是因为深入思考之后不得不做——因为思考越深入的人,越倾向于坚定地遵循思考结果。

现在大家熟悉的概念“风险投资机构”(VC),就是一个普遍被民众误解的概念。连很多一线创业者最初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曲解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他们最常说的话可能是这样的:

你不是风险投资么,没风险干嘛让你投资啊?!

这是最典型的“望文生义”。“风险投资”模型其实也很简单,通俗点讲,就是:

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里投资很多有可能超速增长的初期企业,以期得到最大化的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总体风险降到最低……

VC 其实是最懂如何“不冒险”的。而风险投资的模型设计,也是为了避险,而不是冒险,目标有两个:

尽可能获得最大化收益;

尽可能降低系统化风险。

为了获得最大化收益,他们首先去锁定自己认为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比如,在上个十年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优势,“天然”就是其他“传统”领域的成千上万倍。这种“锁定领域”本身,也是降低系统化风险的基本手段之一,而后他们还要在这样的领域里去筛选“谁是第一”、“谁增长最快”……甚至“把前三名都投一遍”;此后还要和其他 VC “抱团取暖”、“同舟共济”……这些都是为了降低系统风险——而不是人们想当然地那样“竟然是为了冒险”。

换言之,虽然名字里有“风险”两个字,但实际上,他们是“避险”高手,而不是“冒险”高手——他们也不屑于充当“勇敢者”。虽然,当别人那么称呼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觉得无所谓,反正“教育他人并不是首要任务”;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乐得顺应大众的理解,时不时说一些“风险我们去冒,你们专心把事儿做好”之类的话。而实际上,越低风险地获得越大的收益,才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资本”这个东西骨子里应该有的价值观,不是吗?

之前我们曾经讨论过,为了与他人合作,我们有必要“有意放弃部分安全感”,但这本身肯定并不是鼓励盲目冒险。在两件事儿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学习并积累如何避险的经验:

在资本安全上;

在人身安全上。

可人们为什么普遍倾向于在资本上无视风险的存在呢?总体上来看,就是因为人类普遍没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关于资本风险的恐惧,尚未有机会形成“基因记忆”。若是一个小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把枪,他会很好奇地拿起来玩,一点都不会害怕,当然也完全不知道那是可能会致命的东西……可若是在他背后出现一条蛇,哪怕那孩子还没看到那东西究竟是什么,就早已经吓得瑟瑟发抖、嚎啕大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基因记忆”,有很多恐惧,早已植入基因,无需讲解、无需教授,天然就懂、天然就会、天然就感受得到。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人类对财富、资本的认识,实在是不多、不久、不够,实在是太少、太短、太不够了!想想看吧,以下都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1.人类对财富的认知其实没多久。你看,人类开始使用货币至今不过几千年而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短的一段时间;

2.长期以来,人类之中拥有足够财富的人群比例一直是非常非常低的,那比例其实低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3.整个人类,除了一个民族(犹太人)之外,迄今为止都会多多少少妖魔化“复利”这个概念——这可是财富领域里最重要的概念(后面根本没必要跟着一个限定词“之一”);

4.人类社会从未停止过动荡,古今中外都一样,每一次大的动荡本质上都是对财富拥有者的杀戮,于是,关于财富的基因事实上很难持续传承;

5.人类真正认识到市场的好处(从真正的知识研究角度,而不是“凭直觉”),不过两三百年而已(中国更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开启这方面的认知);

6.人类真正研究经济的运作规律,从亚当·斯密开始计算,迄今也300 年不到;

7.人类对投资市场的探索,只不过是 200 多年前才开始的(美国的股票市场是从 1792 年华尔街边的一棵西印度常绿树下的露天交易开始的);

8. 人类对概率的真正认知,从十六、七世纪开始,对概率的研究脱离赌博,应用到资本上、应用到风险评估上,这进程一直要到上个世纪初才算起步,迄今 100 年不到……

也就是说,在财富与资本的领域,对于风险的认知,对整个人类来讲,根本不可能产生“基因记忆”,根本不可能“天然就懂、天然就会、天然就知道该怎么做”。当然,最可怕的不是不懂,而是明明完全不懂却不知道自己不懂,甚至觉得自己很懂……

人类与大自然大面积共处的时间是数十万年,可谓经验丰富;可是,人类与资本打交道,却相当于全然没有经验。而关于冒险的基因记忆,人类是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养成的。可现在若是把这些经验运用到“与资本打交道”、“与资本共处”上,基本上肯定是不适用的。

这是不变的生存法则,开车如是,生活亦如是,投资、创业均如是——只要涉及到人身与资本:

1.安全第一;

而后才是下一条原则:

2.成为专家;

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像专家一样思考、决策、行动。

专家轻易不冒险——虽然电影、小说里经常大肆渲染他们如何在关键时刻“冒险”。因为那是大众娱乐,不那么描写,大众不相信。

别人也许会赞赏你的勇气,你却需要知道,“勇敢”从来都不应该是需要自我证明的东西——这真是跟整个社会唱反调,它教育我们要“勇敢”,却从来不告诉我们,那是它需要的,不是我们需要的。

要知道,只有爱面子的笨蛋们才需要证明自己有勇气。他们不懂的是,一时的面子保全了,他们却早已因此成为时间碾压的对象。

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

3.看傻瓜们冒险。

看多了,你的避险经验就丰富了。

最终的结论是这样的:

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行。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别人会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最后,有一本书,必读:《Fooled by Randomness》,作者是Nassim Nicholas Taleb,也许是目前地球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



思考与行动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算是“文盲”也千万别是“险盲”》,可以找来看看,加深一下对“风险”本质的认识。

你有没有见过别人有很大的收益,而后你觉得人家是通过冒险获得的?现在再重新想一下,对方是否真的在冒险?你之所以认为对方在冒险,实际上是不是更可能是因为你不懂?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其实是没有风险的,但别人却认为你在冒险?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也不敢,然后以为“你也不懂”,但是你“敢”做,所以就认为你很勇敢?

好,以上就是今天终生实践者 文字版的全部内容,欢迎你在留言区里写下你的“成长记录”,我们下期见!

相关文章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The rigid need for inves

    你好,欢迎来到终生实践者第二一篇,我们这期要打磨的概念是: 避险 相信你从小到大,一直被这样洗脑过——反正我自己确...

  • 12.02  避险,是投资的刚需,也是生存的法则

    避险,是投资的刚需,也是生存的法则 最近复习刚需。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我到底有木有理解,认可,又...

  • 21 投资的刚需是什么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投资的前提条件:不图眼前的一夜暴富(先保住本金,然后才是盈利的事),不停努力地活在未来(一定要有成长,要保持场外赚...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想赚大钱?那就得有冒险精神! 这是最普遍,最有害的“坊间传说”,在所有文化里,每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都以“胆怯”,...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1、关于冒险的误解 通常以为那些有成就的行动者都是喜欢“冒险”才能获得巨大收获,但事实是,行动者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重温笑来老师的专栏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曾今被灌输的思想是想赚大钱?那就得有冒险精神! 关于冒险这个概念,观察者和行动...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越是没钱的人越不在乎钱,越有钱的人反而更珍惜钱 这句话打到我了,想想我长久以来的投资观,都是有极大问题的 拿15年...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想要赚大钱,就要有冒险精神。 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洗过脑。直到现在,身边也有很多人在投资尝试看起来很赚钱的项目,舍...

  •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富贵险中求”,这是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大多数人只要听到有投资机会,通常人们认为就是不看准时机也要冒把险,赌一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资的刚需是避险The rigid need for inve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qj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