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举博物馆参观有感

科举博物馆参观有感

作者: 静静梁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08:11 被阅读0次

高考中考刚落幕,去参观科举博物馆,也是应景。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重视教育,尊重崇拜读书人,从古至今都有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只不过现在读书的人比以前多得多,因为以前读书是男人的事,而现在男女平等,社会更开放。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废止于清光绪年间即1905年,共延续了1300多年,想想中国封建社会也就2000多年。

  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千年,经历历朝历代,不断变更发展,比如在唐朝时,学子要通过礼部吏部的考试,而且考的科目很多包括了明经,明法,明算,明字等,可到了宋代只要通过礼部考试即可做官,明清的八股文更是禁锢了思想和创造力,当然如果要深究这些变化的话,那背后的原因就太多了,太复杂了。

  虽然后世对科举制度褒贬不一,但这一制度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作为全国上下关注的一件大事,在娱乐不发达的古代,想必发生了很多和科举以及考生有关的各种舆论事件和周边产品。魁星,状元饭 秦淮八艳,范进中举,金榜题名等等。

  而我想思考的是关于科举的两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这一制度可以延续千年?

  这一问题需从两方面首先是社会制度,当时是封建社会君主集权,科举制度符合取士大夫权在中央的集权制度也符合“贤能治国 精英统治”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是制度自身原因。1.科举制度基本做到大众参与,拥有群众基础。以前的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都是他举,而科举制是投牒自荐。2.相对来说是公平竞争,给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阶级流动的一种方法。3.愿景美好。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夜看尽长安花。很多出生贫寒的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科举不不考科学,重视四书五经。

  地理经济原因: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农耕文明,自给自足。这一切使中国不注重科学发明也可以延续千年。

  政治原因:中国讲究以德发治国,四书五经中有很多为人处世的准则。

  四书五经的确实中国古人智慧的凝结,历经千年,光辉不减,仍有其可取之处,不仅国人可取,世界也在学习。比如《诗经》陶冶情操,锻炼讲话技巧;《论语》教人向上,从正;《周易》教人思考;《春秋》教人明是非;《礼记》教人人伦之理。

  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相处,把大方向研究清楚了,研究发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科举博物馆的参观,了解了制度科举,功名排位,科举名人,考场考卷,全国各地考场等等。

  时代社会国家需要人才,怎么选拔,培养,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科举博物馆参观有感

相关文章

  • 科举博物馆参观有感

    高考中考刚落幕,去参观科举博物馆,也是应景。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重视教育,尊重崇拜读书人,从古至今都有寒窗苦读的莘莘学...

  • 2019-04-16

    参观洛阳博物馆有感 八六班 李晴 ...

  • 参观南京科举制度博物馆有感

    中国科举制度博物馆位于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适合晚上来参观,一举两得,既看到了美丽的夫子庙夜景,又游览了博物...

  • 孔庙参观

    今天去了孔庙,看到七十二弟子群像,还有孔子巨大的坐像,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参观科举博物馆,了解了一下科举的发展过程...

  • 参观华侨博物馆

    参观华侨博物馆有感 热 寒 参观华侨博物馆 心潮澎湃难复原 图文并茂颇直观 件件展品扣心弦 恰逢举办专题...

  • 参观博物馆有感

    历经千年而不倒的小雁塔 过去的一周,我们两个妈带着两个娃,顶着酷暑的高温,穿梭于西安的各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

  • 第七天上午每个孩子由寄宿家庭爸爸妈妈亲自送至非洲历史文化博物馆,

    上午参观非洲历史博物馆 下午参观荷兰农业博物馆

  • 参观省博物馆有感

    我参观省博物馆感受到了滇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也有了很大的感悟,学习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这对我是一...

  • 参观酒厂博物馆有感

    今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五莲酒厂,通过酒厂叔叔的细心讲解,我懂得了很多关于酒文化的知识,...

  • 参观语言博物馆有感

    彭广林 广西,地大物博,海纳百川,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地质人文丰富,汇集着四面八方的特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举博物馆参观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qp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