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老梁读书会第49期 | 听孟云老师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老梁读书会第49期 | 听孟云老师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 坐看云起时818 | 来源:发表于2024-11-22 19:43 被阅读0次
孟云老师的分享

一个人的努力和他的韧性本身就是一种天赋。


曾国藩是公认的笨小孩,他笨到什么程度呢?曾国藩六岁进学堂,私塾老师还是他的爸爸,每天放学之后会给他“开小灶”,14岁开始进入科场考试,考秀才考了六次都以失败告终。

曾国藩之所以开局就惨不忍睹,原因有三:一是他的父亲曾麟书从16岁开始考试,考了16次,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直到第17次才勉勉强强考了个秀才,当了个私塾老师。翻开曾国藩的家谱,一直追溯到宋朝,连一个当官的都没有,甚至连个正经的读书人都没有,可见,他们曾氏家族真的没有什么学习基因。二是清朝的科举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录取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堪比现在考清华北大。三是曾国藩的的确确笨地出奇,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无比。

但是,输在起跑线上的曾国藩却逆袭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为什么?因为他身上有超乎常人的勤奋和韧劲儿。曾国藩自己也清楚自己比别人笨,所以他比别人学得更加努力和踏实,这也为他后面的逆袭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曾国藩23岁终于在第七次考试中中了秀才,24岁中了举人,27岁又中了进士,紧接着入了翰林院,成了一名庶吉士。

曾国藩身上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自律”,这才是他“人生开挂”的必杀技。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发现,人其实笨或者聪明关系并不是特别大,只要你足够“认真”,足够“自律”,足够“坚持”,成功之门就会为你敞开。

反观我所教的这帮孩子们,他们笨吗?说实话,笨。但他们的笨和曾国藩的笨不同,他们是“积懒成笨”。原本他们的脑子比曾国藩好使多了,只是从小学开始就自我放弃,什么也不学,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玩手机互相开些无聊的玩笑之外,什么正事都不干。天长日久,课堂上他们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别说英语数学,连中国的汉字都认不了几个。于是,他们便更有理由不学习,每次问他们为啥不学?人家都会理直气壮甚至有点骄傲地告诉你“小学我就这样,学不会”。

我们常说: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生在和平年代,这帮祖国的花朵每天感受到的只有岁月静好,吃得饱穿得暖,即便我们跟他们讲再多的“艰苦岁月”,讲再多的“名人奋斗史”,他们都感受不到“力量”,他们更多的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想到了前段时间讲的《范进中举》,原本感觉范进可笑可悲,可是与教室里坐着无所事事眼神空洞的这帮孩子们相比,感觉他们更加可悲。范进至少还有一颗上进的心,有一股想要改变命运的劲儿,而他们呢?除了“得过一天是一天”的浑浑噩噩,还有什么呢!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老师在拿到试卷后一阵激动,“哇,都是讲过的题目,这次考试稳了。”但等分数出来后,立马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凉凉了。评论中都是感同身受,因为大家都经历过同样的事,无论你讲了多少遍的题目,出现在考卷上还是不会。任凭你讲得五谷丰登,最终的结果都是颗粒无收。

但我很快又找到了安慰自己的一句话:教育具有滞后性。或许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说过的话,讲过的题会在他们的人生中产生影响也未可知。

极致的努力,也是一种独有的天赋。笨小孩曾国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真理:智商的差距,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梁读书会第49期 | 听孟云老师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ro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