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三月天
今天下午去听了一场从财政视角剖析大明王朝为何走向灭亡的讲座,讲师是个90后青年学者,他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博士,还出过2部专著。可能真的是对于历史不敏感,中途有那么一两分钟感觉“被催眠”了。这个年轻讲师的声音富有磁性,讲得脉络也非常清晰,扶着麦克风的一双指节分明的手,看上去很有魅力。哪怕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讲师,哪怕是在报告厅这么好的环境里,我竟然抵挡不住“打瞌睡的心”,那只能说明对历史真的兴趣寥寥。
记得上高中时,我们的数学老师好像还是年级组长,在数学学科方面算是教得比较好的老师。但是每次听他的课感觉像是在听天书,下课铃声响起,合上书本,稍微复杂一点的习题还是不会,感觉上课听了个寂寞。多年以后才发现,拉低我数学分数的除了智商是硬伤,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
听完讲座,从图书馆出来往回走时,忽然发现路边的草坪上有个三脚架,顺着三脚架往上看,只见一部单反被架上上面,单反的镜头正对准阳光下的白玉兰。
白玉兰,俗称“望春花”,常绿乔木,性喜光,花语是高洁、真挚、纯洁的爱。午后的阳光柔和地洒落在玉兰树上,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仿佛沐浴在金色的梦境里,如梦如幻。那些皎洁无瑕的花儿在微风里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虽不及百合花香那般浓烈,却像春雨滋润大地般沁人心脾。原来旁边有个大叔正在拍摄,时不时地调整三脚架的位置,想获取最佳视角。我站在草坪的青石板上驻足观望,逆着太阳光,一抬头竟然发现了千枝万蕊的白玉兰花。眼前的这一幕非常生动、唯美,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相机,寻找最佳取景位置,对焦后“咔嚓”定格。
其实我也挺喜欢摄影,喜欢用一种自己认为独特的视角来捕捉和定格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和“无与伦比”的精彩。甜甜的糖果会融化,美美的服饰会过时,而那些被定格的画面却能在记忆之外永存。从史前到人类文明,从甲骨文到电子存储文字,哪怕经历了数千年,哪怕“烽火连三月”,那些得以传承下来的东西便是“几十代人”的永恒。
那个摄影的大叔和他的“老伙伴”说:“听说附近滨江边的风景很美,可惜自从上次新冠阳了以后身体大不如从前,不远的距离对我来说拿着三脚架走过去也很吃力。”“老伙伴”接着道:“是呀,我也只能在家门口拍拍,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就很知足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受条件限制,比如时间、身体、物质等。如果,你能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如果现实条件允许,千万不要等待,大胆地去做吧,人生苦短啊!
网上有个调查报告是这样说的(不知是否准确,仅供参考):
活到60岁的概率是80%。
活到70岁的概率是40%。
活到80岁的概率是18%。
活到90岁的概率是1%。
活到90岁以上的概率是0.6%。
天哪,这组数据还是挺让人震惊的,八十几岁是平均寿命,对于个体来说几乎没有意义。跨过了不惑之年,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
人间最美的三月天来了。三月,请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日子。从天气回暖的惊蛰三候到春风十里不如你的三八妇女节;从一花一世界的植树节到昼夜均而寒暑平的春分。日月交替,星辰变换,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愿你的三月,在冷暖交织的光阴中,被岁月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