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得慢,记不住?因为你误用了大脑|思维导图创始人教你科学用脑

学得慢,记不住?因为你误用了大脑|思维导图创始人教你科学用脑

作者: 平凡凡在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12:41 被阅读0次

在学习时,你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

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温书一整天,记住没多少?

虽然经常复习,但是效果不佳?

……

其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学习困扰,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些学习困扰的产生,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大脑的运作规律导致的。“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曾在《启动大脑》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大脑还有巨大的潜力没有开发。

但在开发大脑潜力之前,我们先要扫清用脑误区,以便用更正确的“姿势”学起来。

误区一:学习时间越长,学到的越多

真相:连续学习2小时不休息,效率会降低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学习数小时后,却发现自己没记住多少东西。这是因为大脑如果得不到休息,记忆力就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差。

因为学习时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肌肉和神经会高度紧张,大脑需要通过短暂的休息来使这些肌肉和神经得以放松与修复。就像紧绷的弹簧需要偶而的松弛,才能更好地保护它的弹性不受损。

学习和休息的科学安排是:每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习20-25分钟后,短暂地休息一会儿。

误区二:读书时看得越慢、越仔细,越能把握全局

真相:书读得越慢,越不利于对全貌的理解

读书有时像“玩拼图”。回想童年时玩拼图,是不是先搭好最外围的框架——四角和四边,然后再根据“线索”,往里填充细节?

阅读也是一样的。一开始就慢慢精读,陷于细节,不但易遗忘之前看过的内容,还可能“一叶障目”,不利于对书整体框架与核心的把握。

阅读的科学方法是:先快速浏览目录、略读,花5分钟用思维导图(如何制作思维导图,会在后续的内容和章节中给到)做出全书框架,再对书中重点内容精读,完善导图。

误区三:只要经常复习,就能记住所学内容

真相:不了解记忆规律的复习,只会事倍功半

隔天拿出之前学过的内容,我们常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之前没有学过一样。这是因为大脑有自己的记忆规律,学习后的24小时内,是遗忘速度最快的时段,遗忘率达80%左右;之后的遗忘速度变慢,一周后所能记住的知识大约在10%左右。

所以,如果我们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都在1天以上,那么相当于是每次都要“重头学起”。

复习的科学规律是:第一次复习:学后的10分钟内;第二次复习:24小时后;第三次复习:1周后;第四次复习:1个月后;第五次复习:6个月后。这样一个复习轮回后,知识基本就进入长期记忆了。

学习的真谛

1.速读可以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你觉得自己1分钟可以阅读多少字?100字?200字?《启动大脑》告诉我们,通过训练,阅读速度可以达到1000字/分钟。

根据眼脑的运作功能,我们凝视最快的速度能达到4次/秒,而每次凝视可摄入6个单词,这样算下来,每分钟1000字的阅读速度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

当然,要练就这样的阅读速度,以下三要素必不可少:1.定目标,包含每次阅读的量和所花的时间,比如20分钟,读完20页书。2.借助工具,作为视觉引导物,如用笔尖划过每行字,目光跟随笔尖移动,以保持速度、避免回读(具体操作方法详见:高效阅读核心方法,让学习力翻倍)。

2.记忆需要具象的关键词

上文我们谈到要根据记忆规律科学复习,以帮助所学内容成为长期记忆。

而在复习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使用记忆性关键词概括所学的知识要点。

那什么样的词才算是记忆性关键词呢?它们通常是一些名次或动词,如“高山”“爬坡”。它们意义明确且具体,能让你唤起对某个特定场景的想象。

而一些形容词、副词则不适合做记忆性关键词,比如“着急”“漂亮”,因为它们指向性不明确(比如漂亮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难以激起准确的回忆。

3.知识的吸收:旧知识“勾连”新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常发现,若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时,学起来就很吃力;但若有一定基础或对此有所了解,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这是因为,学习是一个旧知识不断“勾连”新知识的过程。就像拼图,当50%的内容已经完成时,我们填充剩下的50%就会比较容易,因为已完成的拼图会给我们指引和线索。

学习也是一样。当我们所学的东西越多,知识面越广,每一条新信息都可被存储到相关的知识框架中,吸收新知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所以,学习的过程就像滚雪球,学得越多,学得越块。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以上就是东尼·博赞再《启动大脑》中告诉我们的大脑的秘密。那么,想拥有“快速又高效”的阅读能力,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需要哪些技巧和训练呢?

在后续几期的介绍中,会为大家一一介绍,敬请期待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得慢,记不住?因为你误用了大脑|思维导图创始人教你科学用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sp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