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正在失控式地增长。政府动用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地资源,日夜不停地处理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前段时间,《垃圾分类,"亟需培养"物尽其用的意识》的文章在宁波日报发表。
有同学建议我给有关部门,写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
其实,如果要写建议,肯定要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各道流程,肯定要和一线的清运工、分捡工等有深入的交流。
现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效果确实还是不好。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缺少行动,缺少落实,而不是缺少建议。"
所以媒体要点点火,推一把!
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设施,也不断地出台新的扶持奖励政策,但总感觉效率不高,落地推进的效果并不好;民众也是议论的多,自觉践行的少,都在等政府什么都安排好,缺少环保的主动性。
全社会还没有拧成一股绳。
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表面化。控制垃圾总量,提高废物回收率,如乎还是停留在各种文件里,各种会议的讲稿里。
垃圾产生的源头,仍旧看不到实质的改观。
细细想来,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工作,如同工厂处理污水和废气一样,如果能在源头和过程中控制处理,同到最后不惜一切代价的事后处理,其结果一定是天壤之别。
我们要充分授权基层工作人员:让他们有责有权,让他们根据政策规定,采取务实高效的管理办法,实行公正透明的奖惩措施,严控垃圾总量和回收率。
政府要把这个事情量化,落到实处:落实到街道,落实到小区,落实到每一户居民。让民众明白自己的责任,从而也慢慢养成好的习惯。
一个街道,一个小区、一户居民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实实在在的数据:有毒有害的垃圾有没有单独分出来,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有没有提高,垃圾的总量有没有控制住,群众满不满意。
我们要靠事实说话,靠数据说话。而不是应付上面的检查,靠某一次的检查结果论是非。
我住的小区就只有一个垃圾桶,可回收的纸箱、塑料瓶和餐厨垃圾全放在一个桶内;也有的小区放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二种桶,但在清运的时候又被清运工倒在了一起。
居民们大多也不会有人去反应垃圾能不能分类,或者是已经分类的垃圾又被清运工倒在了一起的状况。
做得好和不好,大家都高高挂起。但是这些小区都通过了垃圾分类的检查。除了作假,还是作假。这样的通过有意义吗?
垃圾分类回收,不光是硬件需要投入,不光是政策需要扶持,更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效的市场化运作,严格的管理制度。
我们要呼唤新时代的时传祥精神:负责任,作贡献。
政府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要规范科学公开透明,不能让腐败有滋生的土壤。
绝不能让一些单位一些人,靠着关系靠着弄虚作假,披着环保事业这张"光彩"的皮,赚着黑心的"垃圾"钱。政府一定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让真正脚踏实地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的企业一一做得更好更强。唯有优胜劣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环保之路才能走上正道。
对垃圾超量的,对违反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要用阶梯式的收费方式,和惩罚性的经济手段,促进单位和个人减少垃圾总量,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做得差的,政府要重罚,媒体要曝光;做得好的,政府要奖励要推广要树标兵!媒体要宣传弘扬。
只有这样,政府和民众才会有压力有动力,才能触动到灵魂!
有了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唤醒;有了政策扶持和管理的落实;有了源头控制措施和终端先进处理方式的结合;有了带着使命感的市场运作。
这个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副产品"一一庞大的垃圾,就一定能随之破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