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的主题是团体辅导——上午的“压力应对”和下午的“静默排序”、“bingbang_wa”、“万能布”、“明星与经纪人”等四个游戏。静与动的安排,让培训更有深度,更有宽度。
一
我在叙述故事的时侯,引导老师和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的倾听,引导老师及时的回应,让我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内心体验到被看见、被尊重的满足。开始叙述的时候,内心并没有清楚看到叙述事情的核心会是什么?等到叙述结束,引导师带领我们以正念的方式让内心变得安静下来。闭上眼睛,呼气吸气,总是感到身体部位有阻挡,无法让气息进入身体。大脑中不断闪现各种不太清晰的事情,似乎是一团乱麻。随着引导老师的指令,慢慢的睁开眼睛。虽然整个正念过程显得混乱,但是睁开眼之后,混身显得非常的舒服和轻松。
开始进入绘画阶段。洁白的纸上,用蓝色写下我的问题。这个时候,问题已经变得轻晰,不再模糊。我用心感受内心此刻对于这个问题的情绪。焦虑、担忧和更多的不确定。焦虑似乎在抱怨,似乎在控诉。我能感到焦虑对问题的影响。担忧的情绪让问题处理变得优柔寡断,让自己陷入困扰之中。不确定的情绪占了主导。不确定让内心惶恐,让内心不安。找到了情绪,试着和它们一一对话,寻找安抚的办法。任何情绪都要接纳它,没有好坏,只有共存的合理。用彩笔勾勒出的每一种对话,显得非常的凌乱。各种颜色、各种线条,能够看出思绪的杂乱,思绪的无力。最外圈的线条是单色系,笔触有力,能够感到一种找到解决办法的欢喜和情感疏通的快感。放下笔,抬起头,一切显得非常的明朗。脸部的肌肉明显回归了正常。
二
下午的开场由王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热身游戏。在一分钟时间,击掌多少次?听到指令,大家都投入到游戏。整个会场都是击掌的声音,此起彼伏。本是一个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游戏,被各位参训老师解读提升了一个高度。谢老师分享了他的方法——小幅度,动与不动。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小幅度的拍。而且数数的方式大有讲究。稍有不甚,拍手的节奏会被数数的节奏带乱。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层次,会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解读。解读视角不同背后是思考逻辑的各异。一个旧游戏,有了新的高度解读。游戏结束后的复盘分享,给每位参与者提供了自我解读,自我融合的机合。分享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听到了别人的声音。这个游戏正如老师所说,做事情的方法和策略很重要。如果没有分享,就永远不知道这个新颖的解读视角。
和同频人一起行走很愉悦,和拥有温暖心灵的人在一起很暖心。暖场游戏让参训者进入了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