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要学会“以小见大”

写作要学会“以小见大”

作者: 陇西读书与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7-02-24 14:01 被阅读305次

    关于写作,我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反思。很多时候,我都在犹豫应该写什么内容,虽然说写作素材比比皆是,但选择哪些写作素材来写,也是一件挺头痛的事情,很多时候,总觉得很多素材无法写出好文字来。

    每当看到那些阅读量在十万+的文章,写的就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情,感觉人家写来驾轻就熟,写来也是颇有文采,真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而我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写得生动、有趣,总是干巴巴的,没有一丝文采。

    这二天在看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刚好也讲到这个问题,他在书中讲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他说很多创作者将创作的重点放在创作的内容上面,总认为如果创作的对象不是重要的事物就无法显出创作功力,实际却是,真正的大师,无论是再微末的小事,也能体现出大师的风采。比如说梵高的向日葵、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

    这就好像武侠小说一样,真正的绝世高手,飞花摘叶均可杀人,甚至可以杀人于无形,比如说用音波功、一阳指之类。在乔帮主那里,无论是再普通的拳脚功夫,到他手里均是绝世武功。同样的道理,写作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写重大事件,只要你眼光独到,即使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如果你能另辟蹊径写出新意,一样可以见出不一样的精彩。

    很多刚开始写作的人常常会抱怨没有什么内容好写,往往坚持一段时间就轻易放弃了。其实是这些人不懂生活,不懂观察生活,自然也就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无法写出感人的文字。我自己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我是一个神经粗条的人,对很多事都不敏感,对人也不敏感,因而,我笔下的文章都没有什么感染力,主要还是细节描述不到位,无法准确地刻画人物、情节、事件经过,也无法生动地描写景色、背景。这样的文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自然更无法感动他人了。

    我认为,要想写出精彩的文字,就要学会“以小见大”,就像学武术一样,要想功力深厚,就要先练好基本功,扎好马步。就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先学会观察创作对象,不断地描写、刻画,直到准确掌握每一个细节,使之画出来的鸡蛋栩栩如生。

    要学会“以小见大”的本领,就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人生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

    人生无大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不信?那我们来聊聊。当上一国总统,是绝对的大事了吧。之前,我一直以为,当总统的人的一生,肯定都是大事不断,风起云涌。后来,我看了好些名人传记,比如说林肯、罗期福、拿破仑、丘吉尔、希特勒等,这些人都是扬名千古或遗臭万年的大名人,但你仔细看他的人生经历,真的感觉很平淡,根本看不出有突如其来的大事,再大的大事,都是由一边连串的小事组成的。

    就拿林肯来说,他没有当总统之前,一直挣扎在生存问题上,生活在一连串的失败之中,但就是在这一连串的失败中,他不断地成长,最终成功问鼎总统宝座。

    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也是如此,小时因为生病,无法正常上学,只能在家接受教育,后来为了锻炼身体,学习拳击。成年后,又到西部去做了牛仔。慢慢地开始从政,最终当上总统。你看他的传记,根本看不出他的人生有什么大事,如果不是他当了总统,估计去掉传记中的名字,根本就不知道这会是谁,觉得很稀松平常。

    当然,他们能当上总统或元首,肯定付出了他们的努力,但不是一时的结果,我认为是一直努力的结果,正是平常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正是无数的小事,才构成了人生的大事。没有哪件大事不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

    就像那句古话一样,“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人习惯于盯着那个成型的成果,却不去关注形成成果的过程。

    这让我想起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道家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是看得见的有形的事物,“无”是看不见或者被忽视的事物。就拿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来讲,扁鹊大哥看到的就是病的“无”,而扁鹊看到的是病的“有”,世人只知在有形的“有”上着力,却不肯去关注“有”背后的“无”。而事实却是,当我们看到事物有形的“有”时,已经根本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懂得在“小”上着力,懂得在“无”上着力,只有我们懂得阐幽见微、见微知著、见一叶落而知秋,才能看懂“大”、看透“有”。

    始终记住:人生无大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

    2、总有一些小事在人生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很多人习惯性地眼高手低,总是盯着高大上的事情,总想做出大成就,总想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却始终不肯蹲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在小事上着力。

    人生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但是,在这些无数的小事中间,总有一些小事,在事后看来决定了人生的大方向,决定着人生的命运。

    就像萧何连夜追韩信一样,如果当时萧何没有去追韩信,或者没有追上韩信。刘邦能不能建立大汉朝就很难说了。韩信能不能名满天下就更不知道了。这样的小事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但影响却是巨大的。

    普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我有时在想,很多人发财了,其实不是他有多厉害,只是他运气好,恰好在对的时机做了对的选择一样。比如说,有些人将打工赚来的钱,辛苦地按揭买了几套房,突然之间,房价猛涨,一下就坐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资产。或者在股票市场适当的时机买了一些股票,一下子就发财了。

    再比如说,一些人在读书的年纪,在每天的学习这件小事上做好了,于是,他能够读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毕业后能进知名的大企业,身边的圈子都是精英阶层。这样的人生不就是因为在小事上做到位了的原因吗?

    据说希特勒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公敌,竟然是因为小时候上学时遭到班长与同学们的欺负,他的班长是大名鼎鼎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犹太人,号称人类史上最牛叉的论文答辩人,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又据说,希特勒小时候曾目睹自己的母亲与犹太人通奸。或许,正是这些小时候的记忆,让希特勒从小就对犹太人产生了仇恨,誓将犹太人从地球上消灭干净。

    写作,尤其是高手的写作,就是懂得在生活中发现那些关键的小事,那些改变人生方向的若干小事。要懂得从平凡中读出不平凡,学会一管以窥全豹。这才是慧眼识人、知事。毕竟,一部作品总要详略得当,该浓墨重彩时就恣意挥洒,该惜墨如金时就要字字珠玑。而对事物起重大作用的小事上,就要浓墨重彩、泼墨如雨。

    3、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

    说了这么多,但总有人抱怨不知道怎么观察生活。其实,观察生活要学会戴着放大镜去看,《瓦尔登湖》记述的事情够无聊了吧,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面生活,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就是孤独面对大自然,要是换了普通人,别说写出《瓦尔登湖》这样不朽的名著,只怕人都会疯掉了。但亨利·戴维·梭罗不但没有疯,反而将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与思考写成了不朽的名著。后来,更是引起了人类关注大自然的保护地球等一系列绿色活动,开启了人类保护地球的新篇章。

    同样,《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科学百科,更是一部传世文学名著。作者法布尔花费数十年的光阴,持之以恒地观察着那些昆虫,就这样简单平凡的事情,他坚持了数十年,他更是将他的观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贡献给世界一部传世文学名著与昆虫学名著。我们很多人都观察过各种各样的昆虫,但又有几人写过关于昆虫的文字,更别提关于昆虫的专著了。

    再说史铁生,自从瘫痪后,就经常呆在地坛公园里消磨时光,就是在这些打发无聊的时光里,他悟透了人生,写出了无数有思想深度的有温度的文字,温暖着、慰藉着无数人的心灵。而更多的人遭受此人生逆境,早就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更有甚者直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抗议命运。

    写作者要学会做心灵的巧手,懂得用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关键的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向生活学习,善于解读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在生活中发现大美。正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大美正等着你我去发现、去言、去说、去写、去画。

    以小见大,最见写作功底。只有将根扎得够深,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写作同样如此。

    是时候,好好练习基本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要学会“以小见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zm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