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会缺爱,有一部分人会变得没有人情味,自私,还有伤害别人的行为。这些都是因为从小缺乏爱导致的心理障碍。
缺爱的父母也教育不好自己的下一代。他会让自己的影子在孩子的身上重演一遍。
我老家有个表姐。从小她也是留守儿童,小时候,爸妈都出去外地做生意,常年不在家,她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只有每年逢年过节父母才能回来一趟。
她是嫁到我们村的,我和她都是同年人。我和别人都可以说心里话,却和她说不了心里话,他不愿意对人敞开心扉。
我们偶尔也会聊天,但跟他说话沟通。表面上都是和和气气,微笑,但总感觉他的这种和气特别假。并不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的对人友善的和气。
他和老公结完婚。就出去做生意了,在外面怀孕了,孩子快要生的时候,回了老家。生了孩子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不想给孩子喂母乳,婆婆,妹妹,姐姐都劝说,母乳喂养好,但她就是不愿意,没办法,婆婆就每天带着孩子,给孩子喂奶粉。一直到断奶为止。
满月没多久之后,他又和老公出门外地做生意去了。我感觉他对孩子没什么感情,孩子如今11岁了,还是和爷爷、奶奶在农村,也变成了一个留守儿童。
后来,又有了二宝,同样和老大一样,吃奶粉,又放在老家。
一转眼,婆婆、公公为她们带了11年孩子,大宝11岁,二宝8岁。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公公婆婆在为他们养着孩子。
以前我挺羡慕有公公婆婆帮忙带孩子,自己可以好好出去挣钱。现在我却不以为然了。
我好像在这个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表姐的影子,很怕孩子以后也变成一个缺爱的人。对别人没有同情心,也很难和别人真心相处。
我经常打电话回家会跟孩子聊天,以前,我们都还有很多话说,现在发现孩子都不爱讲话了。每次打电话回家,他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玩手机。
心理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心灵成长营养基地。
当一个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爱和滋养时,孩子就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服装,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等这些心灵发病期多在12~18岁。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人性的幽微》中说过。
一个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人在幼年需要心灵抚养,心理抚养的健全又是在幼年时期发展中得到的。
安全期抚养期是在0~12岁以前,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在0~12岁以前离开孩子,最起码也不能在0~6岁之前离开孩子。
当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被善待的,往往是不会去善待别人和社会的。
这样的人只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没有想到付出,这就是自私的人的心理缺陷。
人性是养出来的。
那些三观正,家庭和睦,父母相亲相爱的家庭。比较容易养出一个利他人格的优秀人出来,更有同理心,同情心,这样的人,谁跟他在一起都是幸福的。因为他懂得付出,懂得为他人着想,懂得共情。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暖男。
当一个人在弱小的时候,在幼年的时候,他如果没有被社会善待,被别人删的对父母善待,它又怎么能?你怎么能指望他长大之后善待社会和善待我们身边的人,
李玫瑾教援说过:“善于恨都是相互传递的。”
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都是从小缺乏爱的滋养导致这一系列的心理原因和犯罪和不利他人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今年读高中了。12岁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
这几年父母生活条件好了,想把孩子接到城里面来,以前在老家孩子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肯定。
上完高中以后,孩子子不知道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学习还是班上优秀的同学太多。自己得不到关注。现在有忧郁症了。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父母孩子有抑郁中度。
刚开始父母都不相信,以为孩子是装的,爸爸还一直打击他,导致孩子在学校有一次想要跳楼,被同学其实拦住了。自此,老师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要求孩子休学,可是孩子想上学,没办法父母就让他上学,然后,老师要求家长去写保证书,在学校,无论孩子发生任何伤害自己的情况,都不负责任。
我这位朋友现在特别的苦恼,很后悔,12岁以前没有陪在孩子的身边,天天担惊受怕,怕孩子想不开。
心理导师告诉她,孩子从小缺乏爱,小时候,又经历了一些事情。现在只能靠他自己走出来,你们不能在打击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爱,多和孩子沟通。让他打开心扉。关键是要让他自己走出来。
希望各位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多多的转发出去,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这一代人,更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不要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了。留守儿童缺乏爱的滋养容易养成不健康儿童的心理。
也请善待我们身边的人和孩子。爱和恨是互相传递的。你给别人一点善意,别人自然会回报你善意。
多和孩子沟通。多表达一点爱,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
孩子是我们下一代的接班人,也是下下一代的领路人。所以我们要多重视我们的孩子,多关注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