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品读《鸟鸣涧》

品读《鸟鸣涧》

作者: 念汐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3:30 被阅读0次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闲:悠闲、安静。

桂花:据资料显示,王维所提到的桂花,并非我们常见的秋桂,而是一年四季皆可开花的月桂。这种月桂无论是颜色,还是香味,形状,都是清清淡淡,很小巧。

空:空寂,由于王维与佛家的渊源,这个空字似乎带有了一丝禅意。

第一句第二句,首先交代事件(鸟鸣涧)的发生背景:无人事烦扰的诗人,于悠闲的心境中感知到桂花的飘落。诗人是如何感知到的?也许是身上沾染了几许清淡的桂香,也许是肩上有了几片桂瓣,更也许,周围静得很,诗人听到了桂花落下的声音。

不管何如,都足可见,不止环境静得很,诗人也是闲得很,心中无一丝杂念,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感知到那细微的变化。接下来,由动景(桂花落)转静景(春山静夜)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为什么说是奇妙的平衡,这是我个人的一种审美观,如果一直写动,这不好,必须下一笔要写静,把那个动态压下来,二者矛盾又统一,实际上这句话,我个人还有另一个想法,桂花飘落是一种什么感觉?轻盈。春山之中空荡寂静的夜晚呢?一点点沉重。二者依旧是一种平衡,我个人推崇平衡之美。总之这两句话,巧妙的营造了一种空寂静谧、恬静优美的氛围。不完全是美,也不完全是不美,个人觉得,这是王维的高明之处。

到了第三句,笔锋一转,又是一个动景,这个动景比之前那个桂花落更直接,而且赋予了山鸟人的情态,不过是月亮升起而已,如此缓缓的情景,居然能把山鸟惊到。也许,惊的不是鸟,而是享受着静谧的诗人,侧面写出环境的幽静,从这一句开始,整个画面就活了,这只鸟是灵魂人物啊,一下子就打破了之前的那些静、沉、空,到了第四句,鸟鸣声和时断时续的涧水声交相呼应,响彻山谷,整个诗一下子就明朗了,富有生命力和情态。这首诗所压的中东辙及平声韵,确也为诗染上了明朗欢快的色彩。

重新细品此诗,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记得我在注解里提过,如果资料没错,王维所指的桂花,应当是一种无论颜色、香味、形状都很清淡、小巧的小花。这种花很适合衬托幽静之景,也许无形中还帮助了诗人摒弃杂念,毕竟跟看着淡雅的小花,嗅着似有似无的清香相比,如果是浓烈的玫瑰、牡丹、桃花之流,诗人还能否沉浸在春山的空寂之中?恐怕等不到月出,这浓烈的香气就足以唤醒诗人了。

而再一结合王维与佛家的渊源,此诗似乎还有些别的意味:我对佛家的东西了解并不多,只是一点感觉,前两句更像一种执障,第三句的山鸟,以一种生命力的存在破了这个执障,有点像顿悟。

以上是我的感想。欢迎指正讨论。

相关文章

  • 品读《鸟鸣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闲:悠闲、安静。 桂花:据资料显示,王维所提...

  • 鸟鸣涧

    山体空灵啾, 小溪过河界。 飞驰影而掠。 树林静无风。

  • 鸟鸣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

  • 鸟鸣涧

    “先生,桂花又落了。”书童打扫完庭院,拿着扫帚,驻足在躺椅边,对椅子上的人,轻轻提示道。 “我知道”,慵懒的声音响...

  • 鸟鸣涧

    唐-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写的非常的空灵幽静,真如一幅联句“蝉...

  •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意象:人,桂花,静夜,春山,月,山鸟,春涧。 景象:金...

  • 《鸟鸣涧》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学唐诗真是一种享受,从音、形、意方面都充满了美...

  • 《鸟鸣涧》

    《鸟鸣涧》 我们怀揣着的秘密终于可以公开 即使倾注的热情,无从追溯 沉默和淡漠是激情隐藏下的外衣 枝头上的枇杷带着...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转一篇文章,换个角度看世界 每一座堪称丰碑的“石材”都蕴藏着...

  • 鸟鸣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鸟鸣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a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