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散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作者: Darling的成长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08:52 被阅读5次
    理想是云开的花 / 在高高的天上 / 闲暇的时候看一眼 / 心中淌满了美丽和甜蜜 / 生活是脚踩的地 / 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 / 前进中心安神定 / 慰心慰己

    多少人的梦想,在岁月中夭折。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

    世界上多数人,最终都过着被生活所选择的日子,始终没有勇气去主动选择生活。你是,他是,我们都是。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特里克兰德在他40岁那一年,不顾一切去追寻梦想。

    他的“不顾一切”,是真正名义上的不顾一切,包括生命。

    特里克兰德在证券交易所供职,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观的收入;妻子优雅且具魅力,喜欢打理家务、照顾孩子。

    普通人奋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场景,该有的,他都有。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像是被一股神秘力量抽空了人类所特有的“情感”,瞬间变得冰冷,甚至失去人性。

    他离开妻子和孩子,打算用余生去追寻艺术。只身一人,去往陌生的巴黎。

    心怀梦想的人,除了激情外,还看到了其它东西。比如摇曳在“梦想”背后功与名的影子,就像是梦想带来的精美“赠品”。

    对普通人来说,“梦想赠品”的吸引力,也许掩盖了梦想本身。

    那不然,我要问你,追寻“梦想”的意义何在?难道仅仅为了安放内心决堤的情感?假使梦想仅仅能够满足人们这一点,剩下什么都没有,那还会有人去主动追寻吗?

    大多数人,追寻“梦想”,是渴望“成功”的。这种成功,需要世俗下定义。

    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是因为摆脱了世俗。

    他把“梦想”和“成功”“成名”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义,他的评委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

    作者写到“不敢想,我要是在一个孤岛上,明知除了自己谁也看不到我写的东西,我还能不能继续写作。”

    没有读者对一个作家来说,就像没有观众的演员。

    所以,我们需要附庸者。我们需要各种奖,诺贝尔文学奖,格莱美音乐奖,奥斯卡电影奖,足球世界杯,奥运会金牌……我们需要评委,我们需要绝对的认可。

    而这一切,特里克兰德视如粪土。

    他的生命中只有一件事,就是画画。

    他不给别人看他的画,没有人见过他作画的过程。他不在乎那些偶尔有机会看到他画后,做出的任何评价。

    他已不是世俗之人。

    最令人惊骇的,是他在大溪地将死之前,在墙壁上完成了一幅旷世之作,却吩咐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一把火烧掉,而且要务必全部烧成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如果给他看过病的医生,没有忍住恶臭和恐惧进入他死后的房间,那在这个世上,见过这副旷世之作的人,几乎为零。

    一个人追梦的一生,那些令人怜悯的过往,用生命换取梦想的旅程,就这样犹如昙花一现,从这个世界永久消失。

    值得欣慰的,仅仅是剩下的那些零零散散的画作。让得到它的人们为之振奋和喜悦。

    这个世界,终究是俗人的。像特里克兰德这样后半生纯粹为艺术活着的人,总是那么格格不入,终究会落到悲惨的下场。

    而在大溪地,好不容易为自己的精神找到了合适的家园,却在画出旷世之作后,得病离开人世,然而,一切都刚刚好。

    对于斯朱兰来说,意识到自己已然抵达了精神上的最高境界,那接下来,要怎么活下去?唯有死亡。

    死亡,对艺术家来说,或许等同于“越狱”。

    他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不用考虑温饱,可以拿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画画。那里有很多很多“越狱”的艺术家,那里比大溪地更加适合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fd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