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又一次即将回笼,两个月的“超长待机时间”如何过得高质有效?
看到魏智渊老师的相关建议,一边摘录一边学习。自己的认知水准窄化,得借助外力拓宽,关键还得践行到孩子们身上,以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早点见效。
提升自己,孩子更好受益;久久为功,实现双向奔赴。
一、假期到底该咋过?
魏老师其人博览群书,思路清晰,梳理底层逻辑一抓一个准。自己过了n个假期,又与孩子们一起共度了这么多个假期,过优质高效的假期还停留在愿景层面。
这学习,必须得加个ing。
魏老师清晰的指出假期应该把重点放在三件事情上:学习、发展兴趣,承担劳动任务。
贯穿于这三者的,是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就是魏老师的高明之处——穿过现象的迷雾森林,直击本质核心。
真正拉开孩子们之间差异的,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假期里,孩子们的时间总被学习塞满,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与非假期相比,只是换个学习的地方而已。
学习——深度学习
因为假期有自由时间多、时间颗粒度大的优势,孩子们能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深度学习,能够让孩子步入良性循环,最终大幅度地提升学业成就和自身能力。反之,浅学习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就,会伤害孩子的思维品质,甚至会影响孩子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魏老师如是说。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培养孩子们个性化全面教育的思想根基。
深度学习会让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多元化、五彩斑斓,关键是能自己当家作主,获得掌控感,成就感,不再仅仅是学校、老师、父母的提线木偶。
联系自家的那“两只神兽”,在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他们俩都不曾有过太多的自主选择权,扪心自问,可能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被父母人为的掐断了,压根就没有锻炼的机会,能力又从哪里生长出来呢?
抓学习成绩不如给TA学习策略。
比如以下有效的学习策略:
1.全面梳理和识别问题。利用假期跟孩子谈心、检查孩子的试卷;准确界定问题、和各科老师深度交流……这些“在场”的动作下来,对自家孩子一学期来的整体情况基本上就有一个方向性的判断。
2.将问题按重要程度和解决起来的难易程度排序,逐个突破。
3.为解决重大问题留出专门的时间,比如每天花30分钟,或者每个周末花一定时间,如今,假期来临,及时全面跟进,有效进行突破。
这是魏老师给出的逻辑三部曲。值得仿效学习。
语言学习——抓海量阅读+英语海量输入
暑假尤其是小学生的暑假,是孩子一生成长阅读的黄金期,一定要大量阅读。
带孩子一起进行浪漫期的海量阅读,读再多的书都不为过,从绘本、桥梁书到初阶童书,到经典书籍到人物传记,期间尝试进行必要的长文挑战,让孩子们快速把识字量这一关卡冲开,为日后自主阅读登堂入室扫清障碍;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口头创作、日字体创作,一步步助力孩子们走上“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创作蜜月期。
这个“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夯实得越扎实,未来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走得越从容。足够的输入加上适度的输出,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另一类阅读——英语阅读也不可忽视,与母语阅读不同,英语阅读不需要太精准,需要有足够时间和海量输入做铺垫,而这铺垫要在初中之前完成,未来肯定有量变到质变的高光时刻,其中最大的福利,是未来孩子在英语学科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自由轻松又舒展,而这恰好是呵护孩子个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女儿当年去新概念的学习英语之路就不太顺利,可能有孩子的懒惰作怪,也可能有做爸妈的我俩辅助工作做得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孩子单词过关这块板太短了,后来的英语学习一直在低段徘徊,很难找到足够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今二宝重新开启英语学习,已经进行二百多天的亲子共读了,尽管每天才几分钟,但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必有回响,切不可再走姐姐的老路了。
二,为何这么做
1.培养兴趣——拉开与其他孩子的差异而非差距
天赋或兴趣(天赋不一定有兴趣,兴趣不一定有天赋)是孩子内在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是孩子的自尊和幸福的重要源泉,不是高考加分,是谈恋爱加分;兴趣会是孩子未来发展的第二曲线,让让人生充满了弹性,充满了可能。
格式化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孩子们除了成绩,别的啥都不会,沦为刷题的机器,即使上了好大学、有了好工作又能如何?孩子的生命特质黯淡无光,生活没了意义,幸福指数一路走低,生命的质量再难提升——怪不得有识之士说这是教育对孩子最大的戕害。
我们无法依靠“齐步走”的学校教育,假期就是我们能为孩子送上的最真心的礼物。学游泳、学轮滑,考驾照,参加一些短期的兴趣班,与孩子一起亲子劳动,假期出行由Ta做主进行规划等等,都是训练孩子的最佳到场
2.懂点经济常识
我是一个严重缺乏经济意识和财务管理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提升,才知道这块短板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小的时候经济加强状况本就很差?何谈能触摸一二?
自己跌过的坑,希望孩子能避开。
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用很少的钱,满足自己的主要需要,甚至活出高级感。而这个过程,是要让孩子学习甚至参与的。
魏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触。
比如假期里,把筹划买菜和买菜的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工作,通过劳动让孩子有存在感。
替孩子做得太多,往往并不是真正地为了孩子好,而是为了安放我们无处安放的爱。我们通过爱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是通过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天呐,这话简直就是当头棒喝!
3.树立边界意识
假期里,应该怎样管孩子?放任不管?管的太死?都不对,原则是“确立边界,提供价值”。
确立边界有三条原则。一:属于私人领域的,孩子作主;属于公共领域的,确立规则。二:界定不清楚的,以说理的方式来裁决;裁决不下的,父母说了算。三:在执行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必要的弹性。
平日里,我会埋怨孩子边界感不强,跟小朋友玩耍时不顾及他人感受,原本想跟人玩,最后却不欢而散。看到魏老师这段话,我才知道,我和老公的这面“镜子”做的都不够好,没有做好示范,孩子又从中能找出什么?
前阵子还是还煞有介事的买回来几本情绪管理和边界感确立的绘本,(诸如《生气的亚瑟》《菲菲生气了》《和我一起玩儿》等)也没有带孩子沉浸式的共读……
原来错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现学现卖吧,今天学到一点点,赶紧在孩子们身上实践,在与孩子共处中,自我也能得到提升。
美哉!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0d60f0f60fcab06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