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陈原道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进入倒计时。
最先完工的是故居修复工程。这个工程的量不大,只是把房顶上的瓦换了,墙面重新粉刷,另外在门头上加了块“陈原道故居”的匾。
接下来该唐诗上场了,党史办要在修复后的故居里布展。布展首先要设计,然后是选定内容,最后是制作版块。这天下午,唐诗带着小焦去故居丈量尺寸,这是设计前关键的一步,各个版块都要根据这个尺寸来确定。
进村的公路路基已铺好,正在铺设路面。在村口,唐诗碰上了现场指挥修路的交通局局长邓文炳,两位党校同学见面免不了一番斗嘴。
“唐主任是来慰问我们修路工的吧,咋没见慰问品呢,就光带着慰问金?”
“想着美呢,我慰问你,谁来慰问我?”
“那可不一样。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你搞了个故居,才叫我来修路,我是在为你服务,当然是你慰问我喽。”
“为我服务格局小了点,这条路修好了是造福整个陈泗湾村民。这样吧,我回头给村长打个招呼,让他通知下去,家家户户在香火台上为邓局长立个牌位,过年时多上一柱香。”
“兔崽子,咒我啊!”
“彼此彼此,现在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互相关照着点。”
唐诗掏出香烟,给邓局长递上一支,自己一支,点上火,两人站在路边抽起来。
“咦!这个好。”唐诗看到路边放着个大卷尺,连忙拣在手中,“借我用一下。”
“这边还要用呢。”邓局长怕他拿去不还。
“就几分钟的事,量一下故居的尺寸,用过就还你。”唐诗只带了个一米长的钢卷尺,哪有修路用的大卷尺用着方便,若不是邓局长盯得紧,还真不想还他,后面的制作还得要用尺子。
布展是在故居的第一进里,房子不大,中间没有隔墙,展览是环绕布置。大门是单扇门,所占面积不大,而且靠向左边,后门更小,紧靠着左边墙,这样一来,四面内墙都可以充分利用。
量过尺寸后,唐诗将展览设计成四个版块。第一版块放在迎面那一方墙上,主体是陈原道的半身像,两边是薄老为纪念陈原道的题词:“一生忠贞,风范长存。”8个字,一边4个。背景以红色为基调,中心射光。
第二版块在左边墙上,主画面是1934年1月24日出版的刊载着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开幕词的《红色中华》特刊,另以红色字体在主画面上打印出毛泽东开幕词节录:“……黄公略、赵博生、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我提议我们静默三分钟,向这些同志表示我们的哀悼和敬仰。”
第三版块在右边墙上面三分之二部分,主画面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雕塑,上面另加了毛泽东手迹“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第四版块在紧接第三版块下方那个三分之一墙面,并顺延到大门这一边墙,内容是陈原道生平事迹。这个版块唐诗动了点脑筋,从市国画院请了个擅长画连环画的画家小郑,把陈原道的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个版块中的前三块都是大画面,可以形成视角冲击效果,但很难留住人,参观的人一看而过,只有第四版块能够拖住人的脚步,耐下性子看下去。
这个第四版块也最费工夫,小郑根据唐诗拟定的文字稿,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30几幅版画面好。
清明节的前一天,参加陈原道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外地人员陆续聚拢巢湖。本来预计,外地客人包考北京的烈士亲属和省内的领导大约30多位,结果中央和河南、河北、江苏、上海等地的党史部都派人来了,人员增加到50多,唐诗只好带领大家连夜加班,增印会议材料。
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也有人来,但却不是唐诗邀请的人。唐诗曾发专涵邀请郭馆长参加,结果郭馆长没来,来的是书记老太太。老太太对于邀请郭馆长没邀请她,似乎不太高兴。
纪念日当天,上午在宾馆会议室召开座会,省地市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会议。下午原班人马赶往陈泗湾村,参加陈原道故居首展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濛濛细雨中,故居外面人头攒动。唐诗陪着省室毕主任走向停在路边汽车。
上车前,毕主任握着唐诗的手说:“省室已经决定,下半年要召开一次全省党史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地点在延安。”
顿了一下,毕主任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总结一下,准备在会上做一个发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