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连载 | 丰 碑(49)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3-01-23 22:26 被阅读0次
    烈士百年

    一纸手令,从北京传入安徽,又经层层转发,最终落实到唐诗手中。

    一切都是按照唐诗设计的轨道在运行,只是最后在确定议题时发生一点变化。唐诗原订的议题是纪念陈原道烈士牺牲70周年,但有关方面认为,举办纪念活动,应该是纪生不纪死,结果改为纪念陈原道诞辰100周年。

    名称改了,内容不变。主要有三项:1.修复陈原道故居;2.举办陈原道烈士革命业绩展览;3.召开陈原道百年诞辰座谈会。

    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除两项实体工程外全部由党史办负责。两项工程,一是修复故居,由故居所在地栏杆集镇负责;另一项工程是新修一条栏杆集镇到陈泗湾村的乡级公路,由市交通局承办。修路的事唐诗原先没有预计到,市领导考虑周全,故居修复后北京和外地的客人都要进去看,汽车开不进去可不行。

    党史办的筹备工作也是两项,一是会议,二是布展。当务之急,是为布展抓点实料回来,为此,唐诗带着陶玲专程去了一趟南京雨花台。陈原道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雨花台,雨花台纪念馆有单独的陈原道烈士展台。

    陶玲是南京人,行前她给南京的哥哥打了个电话,唐诗他们到达雨花台时,她哥也背着个单反相机赶来帮忙。

    雨花台有两位领导,一位台长,一位书记。书记是个笑咪咪的老太太,头天下午就是这位老太太接待他们,并为他们每人泡了杯雨花台自产的雨花茶。书记老太太说,凡是到我们雨花台来的客人,我们都要请他喝一杯雨花茶。唐诗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讲究,不敢随便答腔,只能表示感谢。书记似乎不管业务上的事,说台长下午不在,约定明天上午由台长向唐诗他们提供资料。

    台长姓郭,是个40岁左右的男子,话不多,人很厚道。第二天上午在陈原道烈士展台前,唐诗向郭台长提出,这些资料都在里面无法拍照,能否把展台拆开?郭说行,并立即叫来工作人员拆解。为保险起见,拆开后,每取出一件,唐诗和陶玲大哥用各自的相机分别拍照几张。

    正忙着,书记老太太到,惊讶一声:“哎呀!怎么把展台拆开了呢?”

    唐诗头脑嗡地一声,不好!书记反对,这事难办了。这老太太,不是不管业务上的事吗,怎么这时候跑来了,也不知道她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郭台长。抬头看了一眼郭台长,只见他神态依然,没有理睬书记的责难,于是心中有底了。

    “书记啊,”唐诗一边继续操作一边向她解释,“这展台太小,如果不拆开里面的东西就拍不下来。您放心,我们照过后一定把它恢复原样。”

    他这时候当然不能说是郭台长同意拆的,那无异于是制造矛盾,聪明的做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磨合中把任务完成。

    书记老太太眼看着拍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旁边站了一会,悻悻地走了。

    下午在照相馆把印出来的照片取出来一看,唐诗吓出一身冷汗。不知是什么原因,唐诗自己照的那些相片全都模糊不清,幸亏有陶玲大哥做保险系数,否则前功尽弃。再去雨花台拆人家的展台,无论如何说不出口。

    春节后,陈原道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进入倒计时。

    最先完工的是故居修复工程。这个工程的量不大,只是把房顶上的瓦换了,墙面重新粉刷,另外在门头上加了块“陈原道故居”的匾。

    接下来该唐诗上场了,党史办要在修复后的故居里布展。布展首先要设计,然后是选定内容,最后是制作版块。这天下午,唐诗带着小焦去故居丈量尺寸,这是设计前关键的一步,各个版块都要根据这个尺寸来确定。

    进村的公路路基已铺好,正在铺设路面。在村口,唐诗碰上了现场指挥修路的交通局局长邓文炳,两位党校同学见面免不了一番斗嘴。

    “唐主任是来慰问我们修路工的吧,咋没见慰问品呢,就光带着慰问金?”

    “想着美呢,我慰问你,谁来慰问我?”

    “那可不一样。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你搞了个故居,才叫我来修路,我是在为你服务,当然是你慰问我喽。”

    “为我服务格局小了点,这条路修好了是造福整个陈泗湾村民。这样吧,我回头给村长打个招呼,让他通知下去,家家户户在香火台上为邓局长立个牌位,过年时多上一柱香。”

    “兔崽子,咒我啊!”

    “彼此彼此,现在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互相关照着点。”

    唐诗掏出香烟,给邓局长递上一支,自己一支,点上火,两人站在路边抽起来。

    “咦!这个好。”唐诗看到路边放着个大卷尺,连忙拣在手中,“借我用一下。”

    “这边还要用呢。”邓局长怕他拿去不还。

    “就几分钟的事,量一下故居的尺寸,用过就还你。”唐诗只带了个一米长的钢卷尺,哪有修路用的大卷尺用着方便,若不是邓局长盯得紧,还真不想还他,后面的制作还得要用尺子。

    布展是在故居的第一进里,房子不大,中间没有隔墙,展览是环绕布置。大门是单扇门,所占面积不大,而且靠向左边,后门更小,紧靠着左边墙,这样一来,四面内墙都可以充分利用。

    量过尺寸后,唐诗将展览设计成四个版块。第一版块放在迎面那一方墙上,主体是陈原道的半身像,两边是薄老为纪念陈原道的题词:“一生忠贞,风范长存。”8个字,一边4个。背景以红色为基调,中心射光。

    第二版块在左边墙上,主画面是1934年1月24日出版的刊载着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开幕词的《红色中华》特刊,另以红色字体在主画面上打印出毛泽东开幕词节录:“……黄公略、赵博生、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我提议我们静默三分钟,向这些同志表示我们的哀悼和敬仰。”

    第三版块在右边墙上面三分之二部分,主画面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雕塑,上面另加了毛泽东手迹“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第四版块在紧接第三版块下方那个三分之一墙面,并顺延到大门这一边墙,内容是陈原道生平事迹。这个版块唐诗动了点脑筋,从市国画院请了个擅长画连环画的画家小郑,把陈原道的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个版块中的前三块都是大画面,可以形成视角冲击效果,但很难留住人,参观的人一看而过,只有第四版块能够拖住人的脚步,耐下性子看下去。

    这个第四版块也最费工夫,小郑根据唐诗拟定的文字稿,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30几幅版画面好。

    清明节的前一天,参加陈原道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外地人员陆续聚拢巢湖。本来预计,外地客人包考北京的烈士亲属和省内的领导大约30多位,结果中央和河南、河北、江苏、上海等地的党史部都派人来了,人员增加到50多,唐诗只好带领大家连夜加班,增印会议材料。

    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也有人来,但却不是唐诗邀请的人。唐诗曾发专涵邀请郭馆长参加,结果郭馆长没来,来的是书记老太太。老太太对于邀请郭馆长没邀请她,似乎不太高兴。

    纪念日当天,上午在宾馆会议室召开座会,省地市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会议。下午原班人马赶往陈泗湾村,参加陈原道故居首展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濛濛细雨中,故居外面人头攒动。唐诗陪着省室毕主任走向停在路边汽车。

    上车前,毕主任握着唐诗的手说:“省室已经决定,下半年要召开一次全省党史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地点在延安。”

    顿了一下,毕主任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总结一下,准备在会上做一个发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连载 | 丰 碑(4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qb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