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游戏中的用具几乎都是我们亲手做的,毽子也不例外。最初做的毽子比较讲究,用的是大公鸡漂亮的羽毛,谁家杀公鸡了,我们就去守候着,专等那几根长长的彩色的尾羽。这个还比较易得,因为每家都会养鸡的。最难得的是粗大的鹅毛管,是鹅大翅上羽毛根部的一段,剪断后利用它中空的部分插上鸡羽。那时候养鹅的人家很少,也没有什么替代的物件,所以较难得到。这些东西备齐了,余下的就容易了,小铜钱每家都会有一些,一般不会踢坏,可以重复使用,再找一小片碎布和针线即可制作了。

这一种毽子下落稳定,弹踢有力,易于把控飞行方向,利于踢者发挥。
一般踢毽子只比连踢的个数,特别是小男孩只能比这简单的功夫,高年级的女生是能表演的,一人踢、勾交替,多人踢传相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小男孩腿脚不够灵巧,踢不出花样,就改踢毽子为打毽子,一人一本书把毽子在空中打来打去,象打羽毛球一样,也玩得不亦乐乎。
春天蚕豆花开时,蚕豆叶长得很是茂盛,大家就会随手摘几片枝叶,用线一扎,做成一个个蚕叶毽子,因为易得,所以大家都可以做,都可以尽情地踢,不需要挨个儿等待,不需要小心翼翼,只是这种毽子弹力不足,踢起来特费力,还飞不高,主要是过过踢毽子瘾而已,也可让初学者练练技巧。
那时学校里常举办踢毽子的比赛,先是优秀者表演,然后分年级比赛,有些学生踢得不好,不能参加比赛,但毽子做得好,毽子被选上了,成为比赛用毽 ,这也是一种骄傲,心里也会美滋滋的。
看过学生们的表演,有些老师也会按捺不住,纷纷上场表演一番,我们班的那位知青老师,年龄大了一点,功夫只是一般,但他敢做动作,全是高难度的,偶尔表演成功,便会赢得全场喝彩。
因为有老师的支持,所以踢毽子游戏成为了一项正规的学余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