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女儿,今年读高二,正是课业忙碌学习紧张阶段,但是小姑娘却天天玩手机,刷视频,每天玩到后半夜才睡觉,而且心思全部用在梳洗打扮和化妆上。
听她妈妈讲,每天早上化妆就要半个多小时,班主任找她女儿谈话多次,家长老师都轮番上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奈何,作用不大。
亲戚打来电话,要我和她女儿谈谈,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婉拒了。可老公听说后,自告奋勇要去谈,本来想劝阻,可话到唇边还是没说,亲戚是老公的堂姐,堂姐是单亲妈妈,老公是个看重亲情的人,而且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根筋的轴人。
一个周末的上午老公去了堂姐家,怎么谈的不知道,但是三天以后,堂姐打来电话,先是扯了一些家常闲话,接着堂姐说,下次还是你和小玉谈吧,jun说话太重了,舅舅走后小玉哭了一个下午,她哭我也哭,哎,真是太难过了……
话语间,堂姐满是心疼和埋怨,我用的是免提,接电话时老公恰巧在身边,通话过程他听的真切。看着他疑惑、委屈、无辜的复杂表情,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对一根筋的他,也许这是最好的教育,比我之前说再多都管用。
过了一会儿,听老公自言自语,又似对我说:还是你说的对,别人家的孩子只能疼爱,不能管教。
孩子是照见父母的一面镜子,有时总抱怨孩子不成器,不上进,可是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一个喜欢玩手机不读书的妈妈,如何能养出一个自律刻苦,爱学习的孩子;一个注重外表忽略内在修为,天天描眉画眼的妈妈,又如何能养出一个努力拼搏的孩子;喜欢攀缘附势,事事计较算计的大人,又如何能养出涵养深厚,不世故肤浅的后代。
莫怪孩子,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白纸一张,他成长的模样是你一手雕琢的成果。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最应该反省的问题,因为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父母的反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为人父母那一刻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既是父母,也是良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想要什么样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否则一切免谈。
再好的言教,都不如身教。
作为父母,养娃是个技术活儿,同样是养娃,有的父母就能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的开朗自信,同时跟父母像朋友一样亲密;而有的父母累死累活,孩子不仅跟父母一点不亲近,还各种状况频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