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首先看到这个提问就想笑,那是因为我最先看到这句话是在《奇葩说》,一个很奇葩的奇葩选手说出来的话。但反而一想,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型的人永远不会感到无聊。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平淡如水,毫无意义,每天每天的重复,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尤其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手机的入侵和对我们大量时间的掌控,让一些人沉迷和堕落。
我们考虑的不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而是焦虑如何消磨时间,把时间耗费掉。温水煮青蛙的比喻实在太形象,正是因为舒服,人人都那样做,等到醒悟想跳脱的时候,发现自己早就没有力气。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成长型的人。其实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就会发现我们懂得的太少,而我们未知的那种冲击和乐趣比已经懂得的更迷人。
比如读到一本新书,它给我带来了一些哲学性的思考;读简友的文章时了解到宇宙的含义,宇是空间,宙是时间;看电视了解到世界这个词来源于佛经,世是时间(前世、现世、来世),界是空间(不管是古人说的天圆地方,还是现在说的地球是圆的)。
这对我来说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以前听到“宇宙”这个词,脑中的反应就会是浩瀚、缥缈、太空,而宇宙其实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世界”也一样,我从来都以为它就是一个词,而没想过它是一个合成词。
就像我今天听到的这个运斤成风的典故,它出自《庄子·徐无鬼》。说实话,让我特别的去读《庄子》,我是拒绝的。因为文言文没学好,总觉得它晦涩难懂。但如果有一个特别的契机,我就特别愿意学。
“运斤成风”本义是指挥动斧头砍下去就是一阵风,现在用来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匠人斧头一挥,白粉就全都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未损,仍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百度汉语)
电视剧《装台》的原著作者陈彦在分享这个故事时就谈到文学写作需要笨一点,需要不断的打磨、积累,需要去了解你想写的那个世界。只有做到运斤成风,才不会轻易地被淘汰(我的理解,非原话)。
为什么现在的人很容易红又很容易消失,首先各个平台给普通大众都提供了一个很便利的机会。你可以经过讨巧、争议、卖惨等一系列手段获得关注,甚至有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就红了,他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其实是流量在支撑,流量也可以买,而不是自身的内核在支撑,内核不强大,就很容易垮掉,包括个人素质的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对普罗大众是不是一个正向的引导。
郢人和匠人石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两人肯定是多年的好友,才会这么默契,所以后来郢人死,石也不再表演。这让我想到亲眼看过的一个杂技,让随意一个人站在做好的道具前面,头上顶一个苹果。
表演者向他扔斧头,击碎那个苹果,保证不会砍到临时演员。当然表演者开始已经表演了一段指哪砍哪,十分精准。这样的表演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当那个临时搭档的,很简单,缺乏信任。
这也说明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和周围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时,也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就像批评其实是一种对话,它会让一部作品或一个人变得更好、更完美。
如果我们只是写写写,也无异于闭门造车。所以我们不仅要练就运斤成风的本领,而且还要有被检验的勇气,懂得与世界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