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冬季节,各大医院早早地拉起了横幅,热烈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开膏方,冬令进补,正是时候,此时不补,更待何时!
就跟夏天卖三伏贴是一样的,搞得好像什么人都能用似的!
我唱唱反调,让想进补的朋友冷静一下。
膏方进补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补过了,适得其反。
膏方自古就有,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膏方最早萌芽于东汉末年,后来在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里,对膏方的使用和制作做了详尽的说明。
之后到了宋金元时期,膏方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除了官方的和剂药局外,民间也有很多药商制作膏方,大大地推进了膏方的发展。
不过即使这样,在宋代的膏方,药味也一般多为10余味,比起最早的一味药单煎为膏是多了一些,但是和现代的动辄大几十味药的组方比起来,还是精炼了很多。
近代的膏方研究成果主要是1929年秦伯未先生的《膏方大全》,和1962年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里面有膏方58首。到了1989年《全国中成药产品集》里,膏方增至152首。
膏方本来是治疗慢性疾病的,但是现在临床上用的却多为膏滋药,以补益为主。医院的大力号召,把膏方变成了保健品,有事儿没事儿的都最好来上两瓶。
但其实如果身体健康,尤其是实热、湿热、痰湿壅盛体质的人,都不适合吃膏滋类补品,不但不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
膏方,也是药,也要辨证使用。不能一味进补,胡乱吃啊,能走医保也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