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淮南子》一则:治国有常

读《淮南子》一则:治国有常

作者: 探路前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11:30 被阅读0次

    原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王道缺而《诗》作;周室废、礼仪坏而《春秋》作。《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衰世之造也。儒者循之以教导于世,岂若三代之盛哉!以《诗》、《春秋》为古之道而贵之,又有未作《诗》、《春秋》之时。夫道其缺也,不若道其全也。诵先王之诗书,不若闻得其言。闻得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选自《泛论训》

    译文:

    治理国家有不变的规律,关键的是要以利民为根本原则;执政管理有常规,最重要的是有令必行。只要有利于百姓,不必拘泥于古法。只要适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必因循守旧。夏和商的衰亡,就是因为没有改革法令制度。三代(夏、商、周)的兴起,就在于不因循守旧而称王。所以圣人的法令制度都与时俱进,礼法随着民俗的发展而变化。衣着、器具以利于使用为原则;法律制度都以适宜为原则制定实施。因此,改变古代的法令制度不能否定,而因循守旧不值得称赞。

    众多河流发源地不同,却都归于大海;各种行业各有不同,都励精图治。王道的缺失,成就了《诗经》的产生,周室的衰废,酿成了礼义的破坏,因而产生了《春秋》。《诗经》《春秋》,是学术高尚的作品,都是衰败社会中产生的作品,儒学家们用它们教化世人,怎么能和三代的强盛相提并论呢!认为《诗经》《春秋》是古时的道理,就珍视它们,那还有没创作《诗经》《春秋》的时代呢。只说明事物的某些不足,不如把它说全面了。诵读先王的《诗》《书》,不如听其言。听其言,不如知道其为什么这么说。知道其为什么如此说,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以说:能用语言说出的道,不能永恒的道。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它是汉高祖刘邦的之孙,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创立了二十四节气的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的农业耕作。据说他研究长生不老丹药不成,反而发明了我们国家的经典健康美食——豆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国家治理应该以利民为本,应宜民而为,进行合理的政治改革,不能一成不变地遵循古法,应该顺应时势发展,作出治理上的制度调整。

    这篇文章的思想对而今的国家治理、组织治理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重视民生、民众的利益是国之根本。其余政令法制都可以随着时势的变化而调整改变,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今日练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淮南子》一则:治国有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it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