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哲学
阿德勒哲学对于教养孩子特么有用,是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教我们怎么样成为更好的人,也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从自卑与超越,个人心理学的理论来支撑。而伟大的见解往往就两句话:
一个孩子终身所寻求就是两样东西
- 归属感,归属感是爱;爱能够给他带来归属感。
- 价值感,价值感是感谢;感谢能够给他价值感。
接下来让我们来理一理这套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能够给孩子带来终生追求的东西。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关于批评
批评无法改变任何人
这个是一针见血的结论啊。你回想想,有谁批评能改变,能够教育到人?批评很多时候只是短时见效而已。
非常有意思的几个现象: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大概率是家里面有个唠叨的妈妈,这两个是一对双胞胎。
为什么?唠叨会让孩子,知道对也不去做,什么是知道对也不去做呢?就是叛逆,叛逆的行为不是你不小心做错事情,而是知道对,但是就是跟你对着干。这是为什么?因为你唠叨得我烦,你唠叨得我觉得自己的自尊不断的降低,我痛苦啊。所以我就故意伤害你,这也是孩子获得关注的一种手法。
- 爸爸打孩子和孩子抽烟是一对,成瘾和暴力,这个是一对。
体罚和批评
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批评即使没有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于体罚。
关于表扬
如果孩子所有行为,都是建立在表扬的基础的,那是危险的。他所有的的行为反馈就是必须依赖外部世界的反馈,只有表扬的事情我才做。
孩子做对的事情,要表扬吗?不要表扬,而是要谢谢他。表扬是一种上级对下降的方式,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且孩子如果建立起表扬反馈才会去做事情,那么他就不能独立的判断自己的价值,没有价值感。而谢谢,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可以让孩子不断的感受自身的价值。
比如;一个孩子在地铁里面表现出不哭不闹,通常家长的做法是这样的:
宝贝,你真了不起;
细想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这犹如你在表扬孩子不随便丢垃圾,你竟然不随便丢垃圾,太了不起了吧。这是不是很奇怪?难道不随便丢垃圾不是一个正常社会人应该有的正常状况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谢谢他,谢谢他不给公共场所带来吵闹。这是平等,公平。这个孩子就能够感受到价值,给他人带来的安静的价值。
正确做法
愉快的接受孩子的真实面;
樊登讲他生活受到这本书的影响的例子,是有天他带他儿子去跑步,他儿子因为最近胖了,不想跑步,说风太大,天气太冷之类的。刚开始一想,这孩子不行啊,跑步要有毅力,那么优秀的孩子怎么能没有毅力呢,但是突然受到书的启发,你在做什么?你是在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啊,你希望跑步成为我替他解决的一个课题。不可能,跑步是他自己要面对的一个课题;所以他就让他回家了。等爸爸跑完步回来,他没有跟他说这件事情,而是问他,你身体怎么样?还难受吗?舒服点了吗?你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转变?
你能不能想象,孩子生病的场景,孩子被送到儿童医院的场景,然后在那一刻,你最期待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什么都行。学习成绩零都可以,开开心心的,阳光就行。
每个孩子对于你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这个无可替代真实的一面就是你要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跟他建立良好的关系。无条件的爱他。
这是爱,这会给孩子归属感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平等对待孩子开始。
所以批评和表扬,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 不要呵斥,也就批评,建上面批评的总结
- 不要表扬,要感谢,看上面的总结
这是价值感,感谢就是给孩子价值感。
综述
不批评和不表扬的智慧,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有归属感,给孩子感谢,就是让他有价值感。而这两样东西,是孩子终身追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