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曾经写了30万字,就为换一本免书看

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曾经写了30万字,就为换一本免书看

作者: 乔小堂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18:45 被阅读17次

作者:老妖

来源公众号:好姑娘光芒万丈(ID:laoyaohuibaofu)

最近朋友圈都被一个云南的小男孩的照片刷了屏,因为天气很冷,他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到学校后,头发上都挂满了冰霜。

我忍不住给伊心发了一条微信: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

真的是太穷了,全家五口人,指望着我爸在工地上打零工过日子,我刚出生的时候,我妈没有奶水,家里买不起奶粉,只能去信用社贷款了100块给我买奶粉,直到我上小学才还清这笔钱。

一年到头没有肉吃,每次吃肉都跟过节一样,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零花钱,我妈偶尔给我五毛钱我都能用一个星期,我上初中的时候住校一星期去掉伙食费和车费只有两块零花钱……

我是我们那个小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虽然大学很垃圾,但直到现在我回家,村里的大爷大妈们,依然会跟我打招呼:大学生回来了。

我大学考得很差,念的是三本,学费要一万多,那是我爸爸几乎一整年的收入。

基本上,我们家供我上完大学,就差不多可以用“倾家荡产”来形容了。

最后一年,还靠着助学贷款才能继续念完。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哪一个瞬间,你感受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别人花钱买时间,而我,为了省钱花时间。

我跟伊心吐槽说,我之前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在为了看一本免费书就给人写书评上了,如果那时候就有意识知道在网上写文章,开始更新公众号,说不定早就在网络上爆红了。

我在13年底到16年这两三年间,在豆瓣发了一共有200多篇书评,大致算一下,有接近30万字。

为什么要写那么多书评?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穷。

不舍得花钱买书,用写书评的方式,跟一些出版公司的编辑换书看。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贫穷思维,那么,到底什么叫做贫穷思维呢?

拿2014的我来说就是:

信息匮乏:我压根不知道有人能够在网络上写文章能够赚钱,也不知道怎么有渠道可以得到这些信息。

时间廉价:我申请一本书的书评,需要至少花3个小时看完,再花2小时写一个评论,而从网上买本书只需要花20块,我丝毫没有认为自己的时间被廉价卖出去了,反而为能够得到一本免费书而沾沾自喜。

缺乏目标导向:我每天下了班店里不忙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干嘛,顶多追追剧,追剧无聊了就申请一本免费书看,哪怕我压根对这本书不感兴趣,我根本不知道我应该先确定一个目标,比如:我想成为一个写作者——我去学习写作技能——寻找跟写作有关的资源和信息——提高自己写作技能——把自己的作品推广出去……

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小孩,我的学历是我所有亲戚里最高的,我从小到大最深刻的成长感悟是:孤独。

(老家屋后,60岁的栗子树)

作业没有人教,因为我爸妈都不会;

学校里和同学关系有了问题也不敢说,因为农村里大部分家长的逻辑就是,人家小孩都听话得很就你事儿多肯定是你不好,然后就会被我妈揍一顿;

我考试拿了第一也没有人夸奖,因为对我妈来说还不如她打麻将赢了钱更高兴。很多时候,我都是趴在我妈的麻将桌旁的小凳子上写完作业;

高中时心理压力非常大也没人可以说,因为我妈觉得考不上更好我就不用花钱给你上大学了;

高考完填志愿和选择专业,工作后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人生中的每一步路都只能自己做决定,走错一步就是头破血流,对了就是侥幸。

对穷人家的小孩来说,最大的贫富差距不是物质的匮乏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而是,在城市里的高中生梦想是要用科技改变世界的时候,穷人家的小孩连世界是什么样的,都没有见过。

记者采访“冰花男孩”,问他想到外面看看吗?

他说:“没有,我连镇上都没去过,没有走出过村里。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在类似的偏远山区,很多小孩要冒着生命危险飞索上学)

还记得两年前有一条新闻,杭州有一个高三女孩,被哈佛提前录取,面试官说她:简直完美,媒体也跟着一水儿地赞叹,英语好,会编程,还长得漂亮。

可事实上,光是英语语好和会编程这两个优势,对穷人家的小孩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比如我,我整个小学时期,压根不知道英语是什么,到镇上念初中时,才学会26个英文字母,我直到高中毕业后去网吧才学会用QQ和熟悉打字,直到现在都不会正确的指法完全是胡乱敲。

朋友圈里中产阶级抱怨《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时候,还有数量极为庞大的乡村孩子们,能够交得起学费买得起书本,就已经够得上是“有钱人”,更多的贫困孩子,最可能遭遇的是,初中还未毕业就退学,跟着同乡人外出打工,靠着出卖力气和肉体赚钱。

读书对他们而言,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梦想。

蒂奇纳(P.J.Tichenor)的“知识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财富,而是认知。

可讽刺的是,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认知鸿沟也会不断扩大,这种差距,又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未来是属于占据信息流顶端的人的。

北京状元毫不避讳地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现在的状元都是像他一样,家里条件又好又厉害的那种。

这并非是年轻人口出狂言,而是叫人心酸的现实:寒门出贵子,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会越来越难。

有关数据表明:最近十几年来,农村大学生比例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名校里农村学生的比例持续下降。

但是,对无数个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孩子来说,读书依然是能够改变他们命运,实现自己的阶层跨越的唯一机会。

你没有穷过,你不会懂。

当罗振宇这样的精英们在吐槽:这个时代里真正的社会底层是写字楼里的白领。

他或许不知道,无数个农村孩子追逐一生的毕生所求,就是成为他眼中的“底层人士”,因为,能成为写字楼里的白领,至少不用餐风露宿,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用在二三十岁的时候用力气挣钱养家,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身体上的病痛只能硬生生扛着,常年处在没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和稳定收入的生活中。

这几天同时刷屏的,还有韩寒的一番言论,十几年前高调退学,被视作叛逆典型的他,如今却仿佛浪子回头一般坦诚:退学是他不对,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说:我们国家各种阶层壁垒还没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在中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好的大学,学更多本事,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家族命运的可能性,一定比在发达国家要大得多。

别人的唾手可得,是你的全力以赴。

那又怎样?

你原本你非常清楚,你们从来都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人生本就是一场长跑赛道,而非接力赛道,我们能够做的,也无非是让自己,无论身处在何种环境中,就当时的际遇,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只要最好。

亦舒在《承欢记》里说:

自幼贫民窟长大的女子,侥幸多念了两本书,枉以为可以与人平起平坐。可是人生从来都是接力赛,我们却天真的当成了百米冲刺。你我都是凡人,能冲出原始阶层的人极少,女子尤甚。在婚姻面前,爱情太渺小,真正的阻力并非他人的压力和低看,那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基因,敏感,脆弱。

比如我,如今依然会为了自己,不善交际,不懂商业逻辑,没有趁早抓住自媒体红利,没有早点团队化和商业化而感到沮丧,比如中戏的papi酱清华的同道,他们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投资去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而上大学时候的我,关于未来最美好的想象就是,找个给五险的公司上班,赚的薪水能够养活自己。

但,我多么庆幸,在我对未来茫然无措的那几年里,在我爸爸去世,所有的亲戚包括都以为只有我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可以走的时候,我沉默地抵抗住了全部的压力。

埋头扎进书堆,对着我那个用了5年多的笔记本电脑不停地写作,我花了快两年的时间,写了整整30多万字,才让自己有机会被人看见,有机会来北京工作,有机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然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自媒体,有机会到如今试着成立自己的团队,开始学着把“好姑娘光芒万丈”当做一个品牌去经营。

而这几年,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任何一种状况下,都坚持学习,保持成长,专注于自我迭代,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方式。

电影《黄金时代》里有一句台词:“人一生选择的事情非常少,没法儿选择怎么生,也没法儿选择怎么死,我们唯一能选择的两件事,第一是我们这一生怎么爱,第二是我们这一生怎么活。”

“人的一生,巨多的破绽,巨多的陷阱,最终都是需要自己支持自己活下来,都是需要千山万水地找到自己,都是需要始终向前地在自己道路上走到渴望的光景。”

作者简介:老妖,犀利言辞柔软心,新书《好姑娘光芒万丈》正在热卖。

微博:@老妖要fighting

微信:好姑娘光芒万丈(laoyaohuibaofu)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曾经写了30万字,就为换一本免书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le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