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剧,最后有一个细节不禁让我深思。
男主在查案过程中,发现自己爱上的女主疑点重重,为能查明真相,借口要跟其结婚,来拖延意欲离开的女主,不明真相的女主信以为真,直到最后,才发现男主是设局查案,而并非真心想与其远走高飞。
在争执不休中,心痛不已的女主从天台摔下被一搭架阻挡,重伤躺在病床的女主后被关押坐牢。
心情复杂的男主去看牢房里的女主,可意外发现女主已经失忆,男主感叹:这样,总好过清醒的时候……
其实,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原本为人正直无邪的男主或女主,遭遇一些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后,TA原本的生活轨迹会有所改变,往往会因为做错一件事,而随着剧情发展而慢慢走上不归路,最后要么以死谢罪,要么痴痴傻傻地过完下半生……
尤其对于半疯半傻的状态,好多旁观者可能会唏嘘: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何会有如此感叹?
后仔细一想,的确如此。
对于之前,因贪欲或复仇,而对剧情中无辜的人造成的伤害,正常人内心会充满诸多内疚与不安,哪怕凶手内心也会愧疚,尽管在众人面前,TA可能会百般狡辩甚至诋毁他人。夜深人静时,或某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触发伤人者内心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TA可能会嚎啕大哭,可能会经济上去弥补对方的损失,实在受不了良心折磨的,可能也会投案自首,只为消除内心积郁的负罪感。
还有一种就是,最后在被通缉围剿中,受了重伤而失忆,半人半疯的状态……
因为不记得过往,自然心中少了很多不安和愧疚,也因少了良心的折磨,人会活得不那么累……
是的,人要想轻松活在当下,就不能背负太多的担子,否则走不远,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正如上学的孩子,你每天教他一点知识,他可能会容易消化吸收,可如果你一下子把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大块知识点教他,基础薄弱的他很可能会消化不良,也因此会心生畏惧,想要逃避。
这就好比你不先从10斤担子让他锻炼,一下子给他担子增加到100斤,孩子心理上会轻松吗?
其实,这也类似于在运动场上锻炼的你。之前都是习惯100米加速跑的你,断然不会立马选择1000米。因为你知道你的身体不会一下子适应强度高的运动,循序渐进,慢慢来,适应身体状况才是正确选择。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也突然明白:为何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教育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
为人父母,出发点自然为孩子考虑更多,总觉得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孩子将来好。
可我们最终都会发现:孩子的未来发展,往往并非像我们规划的那条路线走。
个人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忽略了我们的言行,可能在无意中给孩子心理施压,当孩子的心理压力大过TA能承受的范围,TA们可能会反感抗拒,可能会发脾气,更可能会跟我们对着干,甚至做出让父母后悔不已的傻事……
最好的方式就是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一些知识,锻炼他的生活技能,慢慢增加孩子身心能承受的压力。
别等到孩子大了,让TA发现出现在TA面前的问题像一大块巨石,可能孩子立马心态崩溃了,而当本该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任务,做了逃兵的孩子,可能面对的就是周围人的奚落和嘲笑,面对生活中一连串的打击,又能有几个孩子立马爬起来,潇洒地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往前跑呢……?!
so,适度加压,慢慢增加身体的耐受力,你才会在有风有雨的人生路上,留下你每一个稳重踏实的脚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