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心法篇中作者提出:发现有价值的人生、并有价值地复制人生,包有足够的耐心,终有机会成为“看得清做得到”的人。如何做呢?先要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正确的利他姿势是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和服务他人,而不是无端付出、不是试图取悦或控制他人。
为什么是利他主义?坚持的信念里如果没有超越私欲的利他力量,在遇到重大选择时会目光短浅、患得患失,无法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使个人或企业发展受限,甚至陷入困境。当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能发自内心地为社会发展、他人福祉去做事,才会真的充满力量,完成难以达成的任务。举个小例子:我帮一个陌生阿姨取包裹,她把手机交给我操作时的信任,取到包裹时的感谢,就让我体验到有能力帮助别人(利他)的美好。如何将美好体验持续、帮助到更多人?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身份建设。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身份决定看待事件的角度、层面。现实生活中,就算不告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内心也会有一个默认的身份存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71121/78d11bf6000add13.png)
给自己找一个更有价值的身份,正视自己的身份建设,相信“相信的力量”,把潜意识的心理改造(身份->过程->结果)放到桌面(态度->行为->结果)上。我想到刷墙工的故事“你们在干什么?”工人1悻悻道:没看到吗?我在砌墙。2认真回答:我在建大楼。3快乐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后工人1还在砌墙,2成了工地管理者,3成了城市领导者。故事未必100%是真,但要承认:身份,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再举个栗子:以前我经常迟到,突然有一天我决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于是我开始提早到,学会了尊重时间,如今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守时的人。
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灵魂拷问:不管你是男是女、已婚未婚,都假设问自己是否愿意和自己这样的人共度一生吗?无论贫穷、疾病也不离不弃?如果答案不是肯定的,就不要指望别人会尊敬和喜欢你了(来自作家特雷西·麦克米伦在“想拥有完美的婚姻,请先拥有完整的自己”的TED演讲)。
有了长期的利他目标和身份定位,还要警惕心理的三个误区:1)关注负面影响,2)习惯二元对立,3)妄想一劳永逸。心法这里不展开,技法都有针对性的描述。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71121/ed5f54cde244afa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