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鼓励儿子说,如果期末能考90分,就带他去迪士尼玩;
儿子想了想,“那就不去了,也没啥好玩的,路远还费钱”
“······”
我想,我恐怕是生了一个佛系小孩吧。
儿子从小就很“淡定”,幼儿园的时候,会有别的小朋友因为老师批评回家抹眼泪的,我就问他:“老师批评过你吗?”他说批评了,但我就当没听见。
“······”
从那时开始,我就常常心脏疼。
最巧的是,儿子身边朋友同学之类,很多也都跟他一个性子,真的是人以群分,我们家长在一起交流时,也都充满了无可奈何,有时我们在想,会不会是现在没了孟婆汤的程序,他们带着前世的心态就上来了。
尤其是小安的儿子,简直“佛系”到了一定境界,写作业跟闹着玩似的, 上学也总不担心迟到,你说他,他还一本正经的告诉你不要生气,生气加速衰老,人活着就是要开心嘛;后来次数多了,也懒得骂了,他还笑嘻嘻的说你终于领悟了。
简直气到吐血。
不过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孩子那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有次儿子考的不好,回来我批评他,“你就不能考好点让我高兴高兴?”
“我这不是让别的父母先高兴高兴嘛”
“······”
事后我常常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诫他,“不论你有没有天赋,都应该努力奔跑,这样才能不被淘汰,不要因为自己大意无所谓输了能赢的比赛”,他听的很认真,我以为他开窍了,结果一句“生活嘛,总是有输有赢,看开点”给我整的差点又犯心脏病。
我努力冷静,或许这就是“佛系小孩”的天赋吧,在你箭拔弩张,准备对他兴师问罪或者大讲道理的时候,他总能一盆冷水浇下,让你心余力绌。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对陈小春和Jasper这对父子俩应该都有印象,陈小春脾气火爆,常常因为小事就被点燃炸药桶,但Jasper的“佛系”,真的是力克自己爸爸的好手,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也总是让陈小春无言以对。
换位思考,有时我会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养成了孩子“佛系”的性格。
马伊琍曾经写过一篇微博日记,叫《孩子,你慢慢来》,讲述了自己在大女儿一岁时,就对她进行了哭声免疫训练,夜晚孩子醒了哭闹,不会去抱她也不摇动她,只是在黑暗中期盼着她快睡着,麻痹自己去无视孩子的哭泣。但后来的结果却是,一家人深陷于这种漫漫长夜的煎熬。
而第二个女儿出生,不再去刻意训练,哭就抱,饿就喂,相反一岁就能睡整觉也不吃夜奶,这种差距,让她在文章里反思,问自己究竟在急什么。
所以,未必是孩子有多么的不解人意,或许只是我们要求的太早、太高。
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总是抱着他疼爱的不得了,什么成绩学习,都没有考虑过,只想着他健健康康,快乐的长大就好,后来时间长了,这种初衷就变了,总期盼着他能再好、更好一点,实际却没想到,他的“佛系”态度,已经达到了小时候对他的期望,能不去在意世事,能安然的抗下生活的刀枪棍棒,这种小时候渴望他的“没心没肺”现在已经遗忘到了脑后。
朋友跟我讲过这么一个事例,他楼对面曾经住着一个品学兼优,各方面都挺好的邻家小姑娘,跟自己儿子是一个学校,两个人成绩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己就常教训儿子说多学学人家,但后来小姑娘不幸出了车祸,走了。从那以后朋友就释怀了,不再要求儿子读死书,而是多方面发展他的兴趣,他说:“有时看着一辈子很长,但有时一眨眼就没了,儿子既然不是学习的料,那就在别的方面多发展发展,世界是很美好的,我是想他能多见识见识,但如果实在不行,平平安安过一生也好,以后我老了,住的近点,常一起吃饭,帮他带带孩子,想想这样也挺幸福的。”
听完之后,我的心脏就很少疼了。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天使的降临,你所谓的教育,也不过是修剪羽翼的过程,最终的飞翔还是要靠他自己,而你精心的“装饰打扮”,也未必符合他飞行的需求。
所以安下心来,在基本的教导之外,做他想做的,学他想学的,或许才是最好的。
最后用“佛系”小孩的一句话说:一切都会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