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我们经历了一波失业,裁员,离职的大潮。无论职位,无论薪资,每个人都岌岌可危,都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不过现实是残酷的,根据墨菲定律,这些我们不想经历的事情终将会落到我们的头上。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将利益最大化,如果操作得当甚至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
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如果看到公司已经有了裁员的苗头,我们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在裁员之前,公司首先会与被裁员的部门员工进行谈话,这场谈话可能是由HR或者部门领导发起。谈话内容可能是最近绩效完成的问题,可能是工作态度等等,反正公司需要找一个理由来劝退你。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录音,并且谈话过程中,对有歧义的地方一定不要承认,更不要签署任何文件。谈话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反问的形式来诱导对方说出对我们有利的信息,比如:公司说我不能胜任这个岗位,那公司有没有想过针对这个岗位对我进行培训?如果公司确实没有进行过相应技能培训,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们之后仲裁的一条强有力的证据。
谈话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收集工作中的其他证据。包括:劳动合同,打卡记录,工作邮件的截图,绩效考核,工资明细,工作业绩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仲裁中的有效证据。有了这些东西,才能让我们在之后的谈话中占据上风。
接下来你可能会说仲裁好麻烦,我也不想跟公司走到那一步。错!即使你不想仲裁,你也要让公司认为你已经做好了仲裁的准备。仲裁对于公司来讲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不仅要分配专人去跟进,大部分也都是以赔偿作为结束,是人力物力的双重损失。公司怕了,你就赢了。有了以上的心里准备与证据准备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求在裁员中达到利益最大化。
被裁员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我们首先要拿到的,就是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其次就是时间与金钱。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哪一个作为我们的目标。
如果是时间,那我们在与公司的交涉中就要争取到非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我们可以与公司达成协议,这三十天,就不要再安排工作或者安排少量工作,空余的时间可以用于投简历,面试。三十天的缓冲时间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安排之后的事情。这个方案可以让我们拿到三十天外加经济补偿,与公司好聚好散,以后还可以再见,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解法。
如果是金钱,那我们就要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个角度入手。我们之前准备好的证据在这时就变成了强而有力的武器。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从法律角度来讲,应该赔偿劳动者两倍经济补偿,这对于一般公司来讲都是难以接受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公司交涉拿到1.5倍赔偿,这时候就将为题留给了公司,要么赔付1.5倍,要么员工去仲裁最后赔偿2倍。如果是拿到1.5倍赔偿,省去了仲裁的时间,还是比较不错的。
如果对方就是咬定了我要开除你,并且不想给钱也不想给时间,这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首先现在的仲裁并不复杂,法律规定45天之内必须结案,对于案情特别复杂的可以酌情延长15天。在45天之内我们其实只需要去当地仲裁机构3次就可以把问题解决。第一次递交材料,第二次由调解员进行调解,第三次调解不成开庭决裁。这之中大部分公司会在调解阶段与员工达成协议,只有少部分看不清形式的企业会走到开庭这一步。
除了我们上述所说的拿到经济补偿或者时间,在离职时还有没有其他我们可以拿到的东西呢?有的!如果公司不是给我们全额缴纳的五险一金,我们可以向公司提出补齐在职期间五险一金的要求。如果公司不同意补偿,我们可以拿着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卡,公积金卡,到当地社保和公积金进行备案,政府会强制公司补齐五险一金,并且公司还要缴纳滞纳金。
失业和裁员其实并不可怕,如果走到这一步,不要怕,法律会保护我们的权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