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朱买臣马前覆水?我们都误解他了

朱买臣马前覆水?我们都误解他了

作者: 梅花满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20:03 被阅读0次

    朱买臣一生,处逆境而不甘沉沦,居高位而不忘旧本。一生光明磊落,大气雍容。虽然出身极贫,身居高位而无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相比于而今的某些贪官,动不动就说自己因为小时穷怕了才开始贪污受贿,真是如同霄壤!


    朱买臣,字翁子,江苏东南部和太湖一带人氏。是汉武帝时的一位名臣。大底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此人最为人所知的故事当属“朱买臣休妻”。用来警戒那些不能跟着贫困丈夫过苦日子,弃夫另嫁,后来前夫发达后又心生悔恨,要再续前缘的女人。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中国传统的各个剧种基本都有相关的曲目。人们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深深嘲笑那位没有眼光的女人。著名的成语“覆水难收”就是这样来的。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朱买臣和前妻的故事是这样的吗?

    朱买臣其实是一位非常聪明且有才华,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大丈夫,绝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朱买臣在未发达时,就预见到自己的穷困只是暂时的,50岁之后必然富贵。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于人的一生的命和运的推断常常非常精准。唐朝名相虞世南,曾有一句名言:“不知易不足以为将相,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朱买臣既然能够预见到自己的富贵之期,肯定是精通易经之学,而既然精通周易,则必然深谙为官之道。

    因此,对于自己暂时的贫困,老朱没有自甘沉沦,而是沉下心来治学,努力增强自己的才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将来的兼济天下做准备。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虽然后面有“诗和远方”,但是眼前生存的苟且还不能不顾,又没有别的特长,老朱只能拿着斧子上山砍柴来补贴家用。关键是干这行不用投入本钱啊。可惜时人和妻子并不理解,非常看不起他。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老朱的妻子跟了老朱半辈子,临到最后快熬出头来的时候丢下老朱又找了个小鲜肉,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并没有错。就看老朱日复一日的穷困潦倒,除了读书外身无长技,有谁能知道他日后会发达?古人的平均寿命又短,50岁已经算作是老年人了,没有几天的好日子了。不像现在,这个年龄依旧还能评选十大杰出青年。

    偏偏老朱还有一个坏毛病,读书不是自己一个人偷偷读,还要大声地朗诵出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去闹市上卖柴,后面跟着一帮小孩子又笑又叫,大叫“疯子”,哪个女人能受得了?我倒是觉得他老婆跟了老朱过了那么多年的苦日子很了不起。事实上这位女人也的确有情有义。

    《朱买臣传》记载,一次朱买臣独自一人在路上背着柴火,一边行走,一边高歌,经过一片墓地,饥饿难忍时,恰好前妻和新任老公正在祭祀,看见了老朱,知道他又饿了肚子,赶紧招呼他过来把祭祀的酒菜送给他填饱肚皮。你看,这是不是很仗义?

    其后,没过几年,50岁到了,朱买臣果然像他自己预料的那样,开始渐渐发达了。先是通过同乡的严助推荐,有机会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汉武帝召见。汉武帝文韬武略,喜好经传,尤其喜爱儒家经典。朱买臣为武帝讲解《春秋》、《楚辞》。“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武帝很高兴,让他做了中大夫,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厅级领导。如果没有那些年未发达时的苦读治学,面对汉武帝的亲自面试,能不能顺利被录用,实在难说。

    朱买臣第一次任职时间很短,因为有事被牵连免去官职。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多久,老朱又被武帝征召录用,再一次进入到了核心领导圈子。这一次,老朱玩儿了个大的,抓住东越王谋反的机会,向武帝陈言发兵攻打,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武帝一看,还是年龄大的人老成持重,“你办事,我放心”,一高兴,提拔老朱做了会稽太守。让他带兵去南方平叛。这个会稽太守不是小领导了,已经是封疆大吏,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高官。

    要说武帝也是真的喜爱朱买臣。提拔了老朱后,又很体贴地劝告老朱风风光光地回去,“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会稽这个地方就是朱买臣的老家,摆明了是让朱先生回去光宗耀祖。我们中国人大体都有一个传统的“光宗耀祖”的心结。不管是谁,在外面混得再好,如果不能回老家炫耀炫耀,让老家的乡里乡亲看一看自己的风光,总觉得美中不足。

    朱买臣此次带着武帝的期盼和攻打叛军的部队人马,荣归故里,着实风光无限。当年的自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如今的自己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任谁也是感慨万千。戏剧里的“买臣休妻”和“马前覆水”的故事,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朱买臣见到前妻和前妻正在修路的现任老公后,不但没有一丝的怨言、嘲讽,反而很客气地将前妻和他的老公带到太守府里,“置园中,给食之”。好吃好喝地把两口子养起来了。只是前妻可能感觉到悔恨和不值,一时想不开,才一个月就一根绳子走向了黄泉。

    从这里足以看出,朱买臣是一个不忘旧情,知恩图报的大丈夫。他没有因为自己的飞黄腾达就怨恨当年前妻的半途而弃,甚至感念前妻半生跟随自己过了那么多年的苦日子,和坟前赠与自己的一餐酒饭之德,要将两口子白白地养起来。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即使对于自己原先未遇时那些曾经轻慢过自己的人,朱买臣也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自己不是原来的朱买臣了,让大家心里有个数,没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对于那些有恩与自己的,“皆报复焉”。都有回报。

    其后,朱买臣联合横海将军韩说经过一年的征讨,出师大捷,平定了叛乱。班师回去后,汉武帝更加赏识老朱,提拔他做了副国级的领导,“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后的宦海生涯,朱买臣有过一次反复,但有惊无险,虽然“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

    在官场中,不管是谁,任何时候都有与自己不对付的对立面,严重的就成为了政见相左的政敌。朱买臣也不例外。和老朱同朝为官的御史大夫张汤,早前是一名小官,朱买臣和严助同为侍中大夫的时候,此人整日奔走于朱严二人之前,希图得到二人的赏识提拔。二人不怎么鸟他。没想到后来此人也发达了,做了廷尉,利用审理淮南王刘安谋反的案子之机,牵连到严助,想要置严助于死地。

    严助不仅仅是朱买臣的老乡,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朱买臣的恩人。正是由于严助的举荐,才有了朱买臣的五十富贵。没有严助的知遇之恩,哪有后来那么多事儿?张汤对严助的陷害,朱买臣看在眼里,恨在心中。一心想着为严助报仇。

    后来张汤官运亨通,做了代理丞相,朱买臣为长史,位在张汤之下。二人成了直接上下级关系。只不过掉了个个儿。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张汤想到此前自己在严助和朱买臣手下效力时候受到的冷落,看见老朱就气不打一处来,寻思着老朱历来自命清高,想着法子羞辱老朱。

    一次,老朱因为公事求见张汤,张汤傲慢无礼,坐到床上不给老朱还礼。你想老朱50多才开始出头,坐到今天这个位置,用了好多年,胡子都白了。张汤一个后生小辈如此无礼,旧怨加上新仇,老朱心里那个气啊,真恨不得杀了这个小王八蛋!

    后来终究姜还是老的辣,朱买臣找了个机会去汉武帝那里告了张汤一状,张汤无以自明,被迫自杀。但汉武帝不久查明张汤自杀系朱买臣诬告,也没留情面,把老朱也给法办了。

    据野史记载,汉武帝诛杀朱买臣后不久即后悔,但已然无济于事。后来朱买臣的儿子朱山拊做官至郡守、右扶风,或者也是武帝对这位曾有功于国家的重臣的一种补偿吧。

    朱买臣最后的结局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其一生经历总体上还是给了我们后人留下很多启示。

    其一、借鉴的意义。处于逆境的时候绝不能自甘沉沦。要不断积累,积极地充实自己,以备将来之需。试想如果没有朱买臣砍柴买米期间几十年的苦读,怎么会得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赏识!机会的确是永远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留的。

    其二、给我们的教训。永远遵纪守法,不能凭一时意气干违法的事情。朱买臣因为恩人被害,一心要为对方出头伸冤,出发点并没有错。但不该采取违犯法律的不正当的手段。后来虽然把仇人灭了,帮着恩人报了仇,但是也把自己搭进去了。有个好的开头,却没有好的结尾。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其三,大丈夫恩怨分明。朱买臣发迹之后,对过去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他都给予了相应的回报。即使前妻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舍弃自己而另嫁他人,朱买臣非但没有记恨,反而对前妻一家给以接济。即使对当年自己落魄时那些曾经不友好的人,朱买臣一个也没有报复。这说明朱买臣度量宽大,是个大丈夫。

    纵观朱买臣的一生,处逆境而不甘沉沦,居高位而不忘旧本。有恩必还,小怨则不一定相报。即使构陷张汤一事,虽然有错,但也是为了给恩人严助出气报仇,不全是因为一己的恩怨。其一生光明磊落,大气雍容,除张汤案外,史书没有任何污点的记载。虽然出身极贫,居高位后并没有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相比于而今的某些贪官,动不动就说自己因为小时穷怕了才开始贪污受贿,真是如同霄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买臣马前覆水?我们都误解他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ny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