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有闭环
凡事一定要有闭环。
每次都是你们从老师这里吸取东西,那就是个“散装”的,跟每天下班或者放学回家睡觉,然后不关大门一样的效果,你们家的猫猫狗狗有没有丢或者是离家出走都不知道。
一定要有闭环,如果你们听了一节课没有复述,没有整理,没有重新再输出,就是没有闭环。
刷题还要用脑子,况且刷题也不是全能的。
我们整个直播过程当中都是在一步一步的去探究刷题,它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要有闭环,一切都有闭环。
老师不就是有闭环吗,我的闭环是什么样子的?
所有事情记住了,学习、工作、生活所有事情包括人情世故,一定是要有闭环的。
比如说谁表现很好对吧,寄了个礼物出去,老师还会看一下物流信息,到时候是不是要问一下收到了吗?收到才是over了。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你想想后面都会有什么麻烦事,是不是会有些误会?
或者说是那边一直在苦苦的期待,然后这边又想着他收到了很高兴,结果信息根本就不匹配,是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所有事情全部要经过闭环处理,不闭环就没用。
02
常复习就是闭环
包括我们现在上课也是的,为什么要有作业反馈?为什么要有纠音?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课后的东西要有闭环,而不是把这个课程给你去学?
学成什么样不知道,因为老师没有告诉我,老师找不到人,这样就不行,对不对?
这种方式不就是以前线上教学1.0版本的那种操作方式吗?
所以我们要反思才会有更新迭代。
常复习就是闭环。
闭了一个小环,然后再重复一遍,把闭环再画一笔是不是更深一点?你再反复画10遍是不是超级深,线可能被画得很粗很粗。
你这个闭环不断地加强,那不就可以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吗?
这个事情在你反复的闭环当中会做越来越好。
03
题目要吃透
刚刚第一个就是说刷题有没有用,有没有题型的认知。
题型认知是为了减少我们的记忆负担,然后让你归类,而不是说刷这么多题,这么多碎知识点,其实知识点也不多,只不过你没有分类好。
第二,有没有搞懂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推导出正确答案。
就是说要知己知彼,你不要只听着老师,你要先知自己。
一个阅读题,听老师讲了之后,你觉得很有道理,然后你要想一想,如果是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不能推出老师这样的答案,选出想选的答案。
如果说你的答案跟老师的不太一样,我听老师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我觉得我自己也很有道理,最终出现歧义的情况,在中学阶段非常容易出现。
老师你讲的我赞同,但是我也想支持一下我的观点都可以怎么办?
那就是要再进一步分析题目了,就是要吃透。
如果要吃透的话,就想我之前没有吃透的原因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去思考,为什么那个是错的,你要从认知上真的去改变它。
如果说这一次你思考透了,你是不是要就这样走掉了?
你思考透了,就不再管这个题了吗?你思考透一次就永远能拥有它了吗?
不可能的!
我跟你们分享一下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英语考试和日语考试我都这么做的,我基本上都是满分。
怎么做到的很简单。
我遇到了一直卡住的阅读题目的时候,我会从本质上追根溯源地去找到这个题正确的思路是什么,并且我从内心里已经被说服了,同时我也否定了我自己的观点。
这些否定是从内心的思路真正的否定,而不是我觉得好像是这样子。
很多人学习是没有自省能力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学习方式。
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你思维到底是站的是哪个队,还怎么去学习?
我当时那天想明白了之后,我会时不时地把这个问题再重新复习一下,是在干嘛?
不是记答案,是在摄入它的行文脉络和出题方式,还有不断强化这个题目出题的陷阱。
我下次只要再碰到同样的,比如说主旨大意题,我就会知道他可能会像这样来坑我。
形成条件反射了,我就会非常警惕,从而避开很多的坑。
所以这个叫什么?这个叫不断地去洗刷自己的对题目的辨识度和敏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