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雁楼
1
1982年三月的一个夜晚,黄山,天全黑了,
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在山路上紧贴悬崖狂奔,
但谁都不敢和暴脾气的司机说开慢点。
初春的黄山还很冷,冷风吹着雨雪直往车里灌。
车中乘客纷纷裹紧军大衣,其中一人去摇车窗,
——摇不动。
他大叫起来:“哎,师傅,这车窗怎么不动呀?”
司机头也不回,冷冷地回答:“坏了!没法摇!”
前排乘客手举电筒照着路——车灯也坏了,
昏暗的电筒光中,刷得惨白的树干依稀在疾速后退。
惊恐的乘客中,有一位女子思绪万千,
她觉得这个开车的人是个妖怪,
他如果回过头来,大家就会看到一副狰狞的面孔!
他会把大家扔到这深山悬崖之中!
这位女乘客就是导演杨洁,这次恐怖之旅,是剧组前期选景的一站。
正在筹拍的电视剧,名叫《西游记》。
她知道的是,这个剧拍起来难度很高;
她不知道的是,这将是一场堪比西游的磨难之旅!
杨洁(右一)全家合影2
杨洁祖籍四川,1929年出生于河南,本名杨豫华。
小时候她没有正式上过学。
是因为家里穷吗?
恰恰相反,她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
父亲杨伯恺是曾与周总理一起赴法留学的早期共产党员。
杨洁小时,父亲在上海开办书店。
他觉得上学没用,所以不让女儿进学校。
亲友一番劝说后好不容易她上了小学,
但是只背了三天书包,就被父亲勒令停学回家。
十二岁时,在朋友的集体劝告下父亲送她上了中学。
结果数学完全跟不上!
父亲脾气上来了——
数学有这么大用处吗?上学真是浪费时间!
于是,三天小学,六天中学——这就是小杨洁的学历。
可是,文史方面,杨洁可是个学霸!
不到三岁时,父亲就开始教她认字,在自家书店里看了不少书。
父亲亲自抓她的学习,还规定她每天写日记,
随便写什么,最少五百字。
五岁时,她把自己生病的经历写成文章寄给杂志,
得到人生第一笔收入——稿费两块大洋。
抗战开始后,杨家转移到成都,
杨伯恺任进步的《华西日报》报社主笔。
当时有个剧团也住在报社里,其中有剧作家吴祖光,演员舒绣文,
他们常常借用社里的地方排戏,《牛郎织女》,《天国春秋》等。
小杨洁被迷住了,——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天地!
虽然因为父亲反对,没能加入了剧团,
但从此心中种下了爱好戏剧的种子。
十六岁那年,后方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
杨洁被秘密送到解放区,进华北联大学习。
为安全考虑,组织上要求大家改名,这才有了杨洁这个名字。
担任电台播音员没多久,敌人打过来了,杨洁当了文艺兵,后来在电台任播音员。
1949年6月,正发着疟疾的杨洁随部队挺进青岛,
裹着厚被子,一边打摆子一边播报了宣告解放的“告全市人民书”。
同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
传来了父亲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
五十年代,因肺结核做了肋骨切除手术,
杨洁不得不离开播音岗位,调入电视台工作。
3
当时电视还是个新鲜事物,试播时出了不少笑话。
一次正是“断片请稍等”时,
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大特写的老头儿脑袋!
还诡秘地对观众低语:“完了吗?”
原来是管理员不小心把头伸到了画面里…
从编写节目预告,到节目切换,再到戏曲转播,晚会导演,
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杨洁却主动当了逍遥派,
一门心思在业务上不断积累,提升,
还曾因专业突出被抽调录制给主席看的湖南花鼓戏,
并且与邓在军联合执导79年全国春节晚会。
就在那一年,一样新玩意出现在大陆——电视剧,
少年时代对戏剧的向往复活了,
杨洁很想尝试,向主任主动请缨。
主任象看怪物一样地看着她。
杨洁明白,除了残存的派性作祟,
另一个原因是自己没上过正规戏剧学院。
看扁我?我偏要争口气!杨洁绕开台里与其它单位合作,
拍了部《崂山道士》小试身手。
片子播出了,引起不小的反响,可是在台里却成了黑节目。
随后报上去的其它策划也受到百般阻挠。
当时,屏幕上正热播《霍元甲》和《加里森敢死队》,
把杨洁看得心痒难耐。
恰逢中央领导又提出要把四大名著搬上电视,
杨洁心里隐隐作痛——罢,罢,你没那个命啊!
一气之下打了请调报告。
报告暂时没批下来,新来的台长让她等等。
十天后,在工作例会上,宣布了要拍古典名著长篇连续剧的消息,
首先宣布的是《红楼梦》,交给王扶林。
接着,台长点名了:“杨洁,要是给你《西游记》,你敢不敢拍?”
杨洁抬头怀疑地望着台长…
“你敢不敢接拍《西游记》?”
——“只要有钱,有什么不敢!”
“好,局党委决定由杨洁拍摄《西游记》!”
幸福就这样来临了,一直深藏着的梦想终于得以伸展!
杨洁知道其中的份量。
很多专门搞戏剧的科班导演还闲着没事干呢,
却把任务交给一个没有正规学历的戏曲导演,
可见台领导顶住了多大的压力——
自己肩上的是一副千斤重担!
4
筹备时,五花八门的建议向剧组涌来,
要听他们的,拍出来的就是一锅怪味大杂烩!
霸气的杨洁和编剧定下了基调:忠于原著,慎于翻新,
而且,要神奇,要浪漫,要有人情味!
杨洁版《西游记》里很多东西都是开创性的。
比如它里面的孙悟空造型,现在已成经典,
大家简直觉得,孙悟空从古到今就应当是这个样子。
可当时的主流意见,是一定要象京剧中那样勾脸,
杨洁不管,她坚持要一个又有猴相又漂亮的孙悟空。
又有人说这片子必须在棚里拍,不然就不神奇…
但杨洁认为,只有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才能有完美的艺术效果。
这才有了整整3个月踏遍大半个中国的采景之旅,
其中不乏文章开头的那种惊险情景!
最大的难题是寻找孙悟空,
找来的人有的会武术但不会表演,有的会表演但不会武术,
好不容易看中的,人家剧团不放。
杨洁想起了打过交道的绍剧大师“南猴王”六龄童。
老艺术家非常热情地邀请杨导去剧团选演员。
可是在绍兴一连住了几天也没领她去剧团,
只一个劲地介绍自己的小儿子六小龄童章金莱。
虽然感觉表演还欠火候,但回京的时间已经到啦,
没法子,杨洁只好勉强同意。
杨洁与章金莱试戏时,杨洁发现一个问题——章金莱生活不能自理!
老父亲随行给他打开水,甚至计划让哥哥以后进组全程照顾弟弟~
杨导找他们郑重谈话,要求:孙悟空必须能吃苦!
在孙悟空这个角色上,六龄童对杨导耍了心机,
但事后,杨导很感谢他对这部当时默默无闻电视剧的巨大信心。
可是,在白骨精的选角上,从不撒谎的杨导也骗了人!
如今,“妖精”一词对女性几乎成了一种褒奖,
但在当时,没人愿意演这个角色。
刘晓庆倒是愿意,可条件是要一人兼演变化的三人!
杨洁:看来看去一个样,那不行。
去找著名艺术家杨春霞,她怒了:
“你看我像白骨精?”
杨洁赶忙解释:我的白骨精,漂亮漂亮最漂亮!
一步一步,似女王的步伐…
——总之,一般人演不了!
杨春霞被说动了,但提出要求:女儿国王也归我演!
为了赶快开机,杨导答应下来,可日后却食言了。
不是不相信杨春霞的演技,
而是不想观众误以为女王是白骨精变的…
当时有不少人托关系,甚至想塞钱买角色,
对于这种人,杨导说什么都不会采用;
而那些贴合角色的演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把演员谈下来。
据说,朱琳这张照片让杨导敲定了女儿国王的人选出个问题考考大家,请大家在剧中找出以下三人:
何晴,许晴,熊倪...
5
戏开拍了,更是状况不断,简直比戏本身还精彩。
光唐僧就换了三个,第一个汪粤,演了几集拍电影去了;
第二个徐少华,半当中去念大学;
第三个迟重瑞,是杨洁在剧团楼梯上擦肩而过时发现的,
总算忠心耿耿演到底。
这件事说来挺有意思:
原著中徒弟们动不动就撂挑子,实际上演员却都是从头演到尾,
而最有毅力一心取经的唐僧,反而是一变再变…
章金莱对表演一开始把握不准,
总是插腰一站,把金箍棒往地下一杵,
不象孙悟空,倒象常猎户!
拍打戏时还常常误伤对手,把别人脑袋打出包来,
常常需要找替身。后来才知道,他是700度大近视眼!
杨洁赶紧要求他一定要戴隐形眼镜。
还请来武指和表演专家,指点他的动作,眼神等,
终于让孙悟空渐入佳境。
拍摄中杨导觉得动作呈现缺乏真实感,但找不到原因,
谜底被前来参观的香港同行一语道破——
要有威亚!
杨洁赶紧利用春节带技术人员去了一趟香港,
偷师金庸剧的拍摄现场。因事涉技术保密,
只能偷偷拍下照片,然后回国找材料制作。
土威亚做出来了,但承重和使用方法只能自己摸索,
摸索时险情频出,
一次竟把孙悟空从六米多的高空重重摔了下来!
万幸的是居然只蹭破了点皮,
回到宿舍,章金莱发现自己的观音像摔到床下去了,
后来他一直认为,是菩萨替他摔了这一跤。
台里特地进口了特技效果机,可是做出来的效果都象纸片人,
试了无数次都不成功,最后才知道:
有个五万美元的软件,采购人员舍不得买...
选景,配音,特效,剪接,运输,吃住,协调关系…
除了这些烦,难,还有危险!
拍仙境需要使用大量干冰,曾造成工作人员窒息,
在内蒙拍天马的镜头时,大批军马受惊向剧组冲来,
幸亏大家反应快,丢盔弃甲拼命逃跑才躲过一劫。
很难想象,这些都是在一个年过花甲的女导演(兼制片)带领下完成的,
要知道,她曾切掉了四根半肋骨,
怀里还揣着张医嘱:“永久免除体力劳动”…
6
现在的演员片酬很高,一些明星甚至不去实地拍摄,
对着绿幕做做动作,就能收获上千万的片酬,
可在当年,导演报酬是九十元一集,主演悟空八戒是八十元。
但那时,谁也没有提出钱的要求。
甚至连装卸道具的活儿,都是由演员兼做的,
杨导只能打报告争取来每人几毛钱的补贴,
让大家收工后能喝上点啤酒。
为了省钱,省时间,
剧里带着十来个固定班底,出任各种配角:
和尚,道士,虾兵蟹将,仙人,臣民,猴子,面具怪,
人不够时甚至灯光,道具全体上场…
以至现在,辨认剧中的万能演员成了一门“西学”,
众多网友乐在其中...
整个剧组只有一台老旧的摄像机,
拍起戏来常常是十来个人一串追着摄像一起跑。
而且一到温差大的山洞里就罢工,
没有长焦距,拍长焦时需要打报告向台里另借机器。
而同类片子,在日本至少需要六台机器外加直升机。
后来赴日交流时,日本同行听说情况后连呼:
“这是不可能的!”
没什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有一个三头六臂的导演。
就是左边这台摄像机7
就在剧组象取经队伍般历经磨难埋头向前时,
天庭也从没停止它的风云变幻。
央视内部有人质疑:“国家不应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
有人痛心疾首:“领导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让《西游记》停下来!”
一次,联合调查组突然进驻剧组,
要调查为什么拍摄进度这么慢,还要查经济问题,
结果发现,剧组的那点经费几乎连饭都吃不饱,
全体人员没日没夜,每人都一专多能好比千手观音~
最后的调查结论是:原来你们这么辛苦,条件太差了…
并且答应为剧组争取一台新的摄像机。
只是新机器直到拍摄进入尾声时才到位。
8
1982年国庆,第一集《除妖乌鸡国》迎来试播,
当时造型还不是很理想,
当悟空八戒出来时,杨洁觉得简直丑得哭,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是,大家喜欢!
“这才是真正的西游记。”
“拿出国去也是一流的!……”
大半年紧绷着的心,终于放松了。
不过标准始终不能放松,
后来还是找机会把不满意的地方全部重拍了一遍。
试播后,每年春节杨洁都会拿出一两集西游记播放,
观众纷纷反应:不过瘾~
很多名人如张乐平,万籁鸣等也是粉丝,一起呼吁。
于是86年春节,杨洁加紧剪辑,一次播出了11集。
还记得何晴演的是谁吗?9
这一年,剧组首次放了春节假,
回来后大家争先恐后报告家乡观众的热烈反应。
台里也通知大家召开主创会。
大家在会议室里兴奋地期待着…
领导来了,带来了一个消息:
“西游剧组解散!”
原因?——没钱了~
大家炸了:“一开始,并没有说有预算的限制呀,
《红楼梦》剧组怎么没说钱的事?!”… …
杨洁心里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
为了实现心目中的高标准,和超前的新奇效果,
自己曾多次和其他人甚至上级据理力争,甚至拍台子,
得罪人的事情做了不少,
现在,紧箍咒终于来了。
条件差,大家可以咬牙克服,
本以为做出成绩就能迎来峰回路转,
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个结果。
就象剧中歌词说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但杨导,那可是一粒砸不烂捶不扁的铜豌豆,
要取真经,就不怕多难,
她偏要跳出如来佛的掌心!
看着剧组人员一张张不甘心放弃的脸,
她提出,我们自己找钱拍!
在当时还没有商业化的情况下,找钱谈何容易,
别看杨洁拍起电视来长袖善舞,
拉起赞助来还真不是那块料,甚至屡屡受骗。
这期间各地小观众们听说西游记缺钱拍不了了,
甚至把自己的零花钱寄了过来,
有整整几大包那么多…
最后还是制片副主任李鸿昌从铁道部拉来了三百万,
——铁道部领导也是西游记的粉丝。
热泪盈眶的杨导给了李鸿昌一个重要角色:蜈蚣精。
遗憾的是,因为物价飞涨,
再加上景点开始收钱,
原计划300万能拍十五集,后来却只够拍成十集。
再加上前期拍好的十五集,共凑成二十五集。
10
终于,片子进入整体后期收尾阶段,
眼看大功告成,剧组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但就在此时,
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悟空,八戒和沙僧总是因故请假,
杨洁并没有在意。
直到一天有人拿来一张外地演出的宣传海报,
杨洁才知道他们是接私活演出去了,于是严厉地批评了他们。
她没有想到的是,社会上的狂热追捧,
让几名主演膨胀,早已不是当初那一心取经的徒弟。
他们去台里打小报告,
与一些早就觉得杨洁“功高震主”的台领导一拍即合,
杨洁的剧组领导权竟被解散了!
此举导致许多工作无人收尾,道具流散,
大批精彩剧照连同底片一起丢失……
——能说什么呢?
“天地本不全”,杨洁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她找到被送到景点与游人合影赚钱的白龙马,
抚摸着同样沦为弃子的老伙计的脑袋,几乎要流下泪水。
这个事件成为杨洁心中一个结,以致有整整十年的时间,
她都不愿看自己执导的这部片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剧组内外许多人为杨导鸣不平,
主题曲演唱者蒋大为直截了当地说:
你们不能这么不义气,没有杨洁导演,
哪有你们的今天!
并毅然放弃了随剧组出国演出的机会。
杨导的眼神11
老版西游的成功,与杨导的精益求精与超前的审美是分不开的,
也即是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
虽然当时已年过半百,而且是体制内导演,
但她完全不受条条框框束缚,有态度,有风格,
那叫一个先锋,前卫!
单说剧中的音乐,杨导前后试过六个著名作曲家都不满意,
直到听到当时藉藉无名的许镜清送来的试样,
才终于拍板敲定。
西游记片头曲大家一定有印象吧:
啾啾,咚咚咚,丢丢…
伴随这曲《云宫迅音》,猴王从石头中炸裂出世,
电视机前的一颗颗心也欢喜得要蹦到空中去!
可当时这首曲子遭到许多专家权威与领导的严重反对——
太洋,不够民族化!应该向《四世同堂》学习!
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呢?——太软太抒情!
总之,这个作曲的不行!
为此杨洁态度鲜明:“既然由我负责,就请不要干预!”
音乐是保留下来了,但那不欢而散的场面,简直不可描述…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为什么说杨导和齐天大圣好有一比?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特点:
我行我素,勇于牺牲但从不委屈求全,
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相当罕见的。
文革时她曾冒充造反派解救过单位右派子女,
拍西游时,一次碰到个老红军因贫困偷采林场蘑菇被拘禁,
出于义愤,她和剧组一起将老人藏在道具车里,偷运了出去。
杨导曾因性格不合离过婚,几年后与摄影师王崇秋结婚,
要知道,王崇秋比她整整小14岁,
而且众位看官请注意,那可是1969年!
其牛掰程度秒杀现如今一干姐弟恋。
顺便说一句,王崇秋是西游的摄影师,
摸爬滚打不辞辛苦,这个剧的成功有他的一份功劳。
杨洁身上那股刚烈劲儿,让她吃过不少亏。
在电台播音时就因拒绝某些暧昧暗示,被“莫须有”地开除出党,
又因在特殊年代拒绝加入派系,打抱不平等事,多次被穿小鞋,
幸亏有烈士子女的身份才没被打成反革命。
杨导夫妇长期在外地拍戏,小女儿丫丫没人照顾,
常常吃不上饭,患上了神经性头痛,差点被当成癫痫误诊。
没办法,杨洁向组织上说明情况,让13岁的女儿进剧组学化妆。
虽说女儿后来成了一名优秀化妆师,但被迫中断学业,
成为母亲杨洁心中永远的痛。
杨洁知道自己任劳而不任怨,情商有点低,
常常告诫自己:宁可唯唯诺诺,也不要和领导顶撞,
但碰到事情,却总是管不住自己,并因此得名“杨大炮”!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又不得不为小节所累。
——才华与坚持,是双刃剑,
既能成就事业,也会受累不讨好,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能臣”多劳,但往往命运多艰的原因吧!
杨洁与王崇秋12.
卸任西游后,杨导拍摄了一些其它作品,
较重要的有《司马迁》《朱元璋》等。
广大观众并没有忘记杨导,
业界也不会对她的成绩视而不见,
她先后获得金鸡奖,飞天奖,
并被评选为新时期电视剧最佳导演,
这是第一次,观众,领导,专家意见完全统一。
1994年的一天,三个徒弟:悟空,八戒与沙僧,
来到杨导家中为几年前的闹剧向她道歉!甚至痛哭流涕,
大家终于尽释前嫌。
同事们不理解,“我都替你生气,你自己忘了吗?”
平素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杨洁为什么会选择和解?
因为她知道,不管出现过什么分歧,
但大家心中,始终有一个共同梦想:
让中国人看到自己拍摄的全本《西游记》!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又是一个漫长的找钱,筹拍过程,
直到1998年,在中央领导的直接批示下,
并得到当时新台长的支持,
后面的十七集续集得以开拍。
13
从1982年第一次开机,到1999年全部完成,
历经十七年,这部大片终于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为1986年春节那次过瘾的11集连续播放,
大家喜欢称它为86版西游。
《西游记》从诞生之日起,几乎年年播,月月播,
从中央台播到地方台,从平时播到寒暑假。
有人统计,它的收视率、播放率均为电视剧之最!
而且远远地跨出了国门。
日本NHK播出时,史无前例地没有任何删节;
中越冲突结束后作为友好使者,在越南引发万人空巷;
它甚至曾多次被领导人作为国礼送出。
虽然后面又有不少重拍版本,
但这一版特技全靠纸片人,以禁欲唐僧为唯一鲜肉,
以女儿国王含情脉脉为最火辣情节的老片子,
仍是公认的经典,
以至于“啾啾啾”音乐一起,
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让许多人仍忍不住心跳漏拍如初恋!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老西游。
这位我们童年最深刻集体回忆的操刀者,
似乎永远在路上。
只是这一次的旅程,最为漫长。
相送的离歌,这一首再合适不过了,
就让我们以此送别杨导——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
欢迎转发,转载请简信,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