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中央电视台记者陈大惠老师的一节传统文化讲座,听到他纠正现代人对“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意思的误解,心中颇有感触。当代人都认为人定胜天的意思是人一定能战胜上天,然而陈老师对此进行了纠正,人定胜天的真正意思是:人心安定,社会和谐,比什么都重要。对此我还专门上网去查验了,果然是陈老师解释的意思。又想到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解释“格物致知”一词,意思是革除物欲才能达到知,而非我们经常说的观察事物获取知识。忽而想到这些年看了好些书,有些已经淡忘了,有些依稀记得却理解不深。然而那些我们熟知的一定是正确的吗?是否如今日听到大惠老师讲的那样被我们曲解了呢?哪些是利益终生的学问,我们又应该怎样获取这些学问来丰富我们的内在、指导我们的人生呢?
成功学对于大部分人,大学以前的读书可以看作是在百草园墙外的游客闻到了草香,并未真正一窥百草园的真貌。大学生尤其是名校的学生,在读了几年书后,恐怕心里偶尔也会觉得自己有学问了吧,然而可能只是个穿上龙袍的农夫,以为自己是皇上。在大学里确实有些看书的,大致是些拿着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专研,为了挣学分、考各种证不得以而为之。像人文科学这种能滋养心灵、让人认识自我、重建自我、给人智慧的书籍已经淹没在畅销书、名人传记的海洋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大学是在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读的,图书馆自习室人很多,大多数是考证、考研的人,几乎没看到认真读经典的人。进大学后开始接触了一些名人传记、励志的书籍,这些书籍确实给人力量让人振奋,对人生还是有些助益的,以至于在吸取书籍中的能量后,我努力奋斗坚持早起早睡,最后还当上了班长。
然而后来励志类的书籍看多了,总是认为自己能成为像马云、俞敏洪这样的人物,还经常看他们的演讲,后来还去学习了演讲,到了班上经常上台就大谈成功与做人的道理,使得很多人对我心生反感,我还以为是别人不懂,看到别人平时玩游戏、看电影堕落,我虽然嘴上没透露看不起人的言语,但心里是很鄙视的、甚至内心是厌恶的,认为自己谦虚好学已经远远把那些人甩在了后面。
曾国藩家书读研后,接触了传统文化的书籍,看了《曾国藩家书》、《了凡四训》这两本书,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才真正对经典有了一定的认识。过去看的励志类的书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没有学到真正的学问,才明白古人那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真正要学到利益终身的学问,必须有专研和笃信的精神。
经典丛书《曾国藩家书》是古代保留最完整最系统的家书,里面涵盖了曾国藩向他的家人讲述的修身、读书、做人、养身等多个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尤其是在修身读书方面的洞见是现代人如何在复杂社会中生存并做好自我的良好行为指南,值得几乎所有人借鉴学习。《了凡四训》里面讲了如何趋吉避凶,如何改变命运学问,书里首先讲了人生下来命是有定数的,这是命运中的命,但是运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不断行善积德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命。我反复学习并实践才体会到真正的价值,当人生遇到大的困惑的时候就可以求助于这些经典。
曾经听过一句话说:我们苦苦追求的真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写在经典里了。经典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然而读懂经典往往需要时间,然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把仅剩的闲暇时间花在娱乐八卦上、声色犬马中了。很多人都被生活绑架了,等到各种繁芜占据了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才明白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才是最珍贵的。而经典便是指引你前进的明灯,让你专注脚下的路、带你找到初心、做回自我。
当然经典可能会有些晦涩难懂,因此很少人会眷顾,很多畅销书自然成为了时代宠儿。须知世上很多好的东西往往不那么耀眼,却往往对人生有着极大的作用;此外,看什么类型的书便慢慢会具备一些书中的思想,因此懂书会选书实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