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刷视频,看见了好多拆盲盒的视频。
比如:
200元陶瓷大盲盒!
19.9元彩妆大盲盒!
不知道多少钱钟薛高冰箱贴盲盒!
拼XX衣服大盲盒!
……
呃~
这灵魂的停顿,我有些招呼不过来。
“盲盒”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以一种新的销售模式窜入消费者的眼帘,别说,年轻人还挺吃这一套!
想起那句,“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人。”
爸妈的五六十年代,消费的是基本温饱,基本穿暖,样式形式没那么重要。
如今,温饱样式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他们追求一种刺激,一种有所期待的购物享受,我付了钱,却不知道买得是什么!脑袋里会对此有幻想,和期待。
隐藏款也好,升级版也好,只是刺激消费者不断的购买,来凑成一整套。只为那脑袋里对产品的“整套执念”。
呵,这心理战术,拿捏的准准的。
什么时候也有年轻人,找到他们的消费“痛点”,那么这个社会上的一部分阶层消费就会被掌控。
做生意,果然看得还是脑子。
“盲盒”经济,让我想到了写作里的“价值群体”。
你写这篇文章的对象是谁?你要写给谁看?想要表达怎样的价值观?
只有找准了方向,和对象,写作会更事半功倍吧。
下午还看到了梁晓生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聊天的视频,说自己写给现在年轻人的东西,不在乎他们读不读,只是将文化里缺少的东西补全,做这件事的意义非凡。
所以“盲盒”也只是现在消费时期的一种销售手段,是不是长久,是不是会流传千古,只有时间能鉴别。
现在能证明的是,读书对人有益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