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全民变成了厨神,每天朋友圈和微信群都有美食呈现,对于“吃”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经验。
因为这次疫情,我又一次开始真正练习用正念吃食物,更改旧模式真的是太难了,念头总是跑走,一不留神又吃快了,囫囵吞咽下去,一不留神又吃多了,胃在温柔地抗议,但是口舌有快感啊!
翻看去年二月写的关于吃的日记,原来我早就在尝试啊!可是走着走着就忘了,又回到旧轨道上去了。
记得多年前因胃病做过好几次胃镜检查,太痛苦了,乖乖吃药,我搞不懂不抽烟不喝酒三餐也还比较按时的我,如何会罹患胃病(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医生含蓄地说,要乐观啊,要开心啊!我那时根本听不懂。
这几年才知道,胃不仅是食物的容器,也是承载情绪的容器,多少次真切地感受到,负能量情绪爆炸时,胃部立刻紧缩不适甚至疼痛,而以前我完全没有注意到它发出的信号,时日久了,胃就用更大的疼痛来提醒我:好好爱自己!好好照顾自己!
第二次成长团体的小组体验课,开场的练习是“吃东西”,老师让我们准备好一个橘子,我家没有,在三楼外甥女的房间临时找到了一包“美国青豆”,开始之前,我先拆开包装,往嘴里塞进了五六个青豆,边整理衣服头发,坐下来,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嘴里的青豆很快就咽下去了,觉得味道还不错,还想再吃,但是老师已经发言了。
朱老师让我们把吃的拿在手上,先观察它外表的形状纹路,再用手去捏,感受它质地之软硬——我左手手心里托着一颗青豆,它圆圆的,小小的,绿色的,我细心地发现有一粒未化开的绿色色素沾在上面,立刻有点不好的感觉,我对色素是比较嫌弃的,认为会影响身体健康,赶快把色素小颗粒掰下来,安抚了等会还要吃掉它的内心产生不适感,心里有个决定:少吃加工类的零食……
朱老师让我们靠近鼻子,问一问它的气味,我闻到了青豆刺鼻的油腻味儿,再放在嘴唇上,用双唇初步感受它——一切像慢镜头,我一面觉得很好笑,一面还是跟随老师的引导认真操作与感受。把豆子放在舌头上,感受到它的咸味儿慢慢扩散开来,还有油腻味儿,直到这小小的圆圆的的豆子再也没有任何味道。用牙齿轻轻咬开,咬碎,脆脆的,慢慢咀嚼,这时我感觉到了豆子内部的香味,这是豆子本身的芳香,藏的那么深——这之前我快速地吃下的那五六个,怎么没有感觉到这么细腻的味道?我咀嚼了至少有三十下以上,直到它化成粉末,混合着唾液,吞咽下去时,老师已经在问谁要发言谈感受,我本想第一个发言的,当我完全咽完时,已经有人开始了说了……
我是第四个说的,因为发现音频被关了,所以错过了第二个和第三个的机会。我把我的体验说出来,没有事先想怎么措辞,没有顾虑,只是平静地陈述,我谈到我的感受:虽然以往也听过正念吃东西的冥想,但是今天的体验却真正让我有感觉有触动,放慢速度,才能更深刻地感受食物本真的美味。我还联系到以前每到冬天我的狂吃欲,严重时不把自己吃到恶心胃痛上吐下泻就不罢休……这个冬天,我的情形好了很多,我看到吃东西有时候是填情绪的坑……
我发言之后,朱老师说了蛮多的回馈小结,大意是:觉知带来疗愈,当我们有了觉察,就能够去看见旧的自动化导航,从而使改变有了可能。
而这次小组体验结束后朱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正念练习,我具体化为两个目标:一是有意识地多做深呼吸,二是练习每一顿正念吃饭,这两天饭量已经有所减少,因为每口尽可能咀嚼二十次以上,肚子很容易感觉到饱,以前早上吃两三碗粥,吃到胃撑还意犹未尽,而且还特别容易感觉到饿,今天上午只吃了一碗粥,并且到吃中饭前还没觉得很饿。
更改旧模式,每天都觉察练习,每顿用正念进食,从20%的专注,到30%,再到50%,逐步提升专注度。
当我自己开始细嚼慢咽,也不会催促孩子“快吃!快吃!”了,我们的餐桌文化,通常家长会鼓励孩子“比比谁吃得快”,吃的快就得到夸奖、好处、奖励,于是,我们从小就养成了狼吞虎咽的坏习惯。古语说,食不言寝不语,不在餐桌上讨论、训话,营造健康良好平和的进餐氛围,正念吃饭,从孩子幼年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