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墨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这是摘自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文中开头的几句话。当我读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时,便突然联想起端砚成为贡品的那个历史典故。那是在唐贞观时,一年大考正值京城长安大雪纷飞,许多考生因天寒地冻,手脚都有些麻木了。考生们在考场里紧张地磨墨,但刚磨好,正蘸墨挥笔之际,墨汁却冻结成冰,弄得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拼命向砚台呵气,写写停停。监考官见状也搔首摇头,爱莫能助。就在这时,监考官见一广东举子挥笔疾书,砚里的墨汁不仅没有冻结,还油润生辉。监考官越看越感到惊奇。考试刚结束,他马上从这个考生手里将砚拿过来,左看右看,并亲自蘸墨挥笔,写出来的字,墨迹鲜艳夺目。监考官爱不释手。后来从这位举子的口中知道这是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出产的砚台,于是将此砚视为奇宝,并立即启奏皇上。皇帝试用后发现果然不错,顿时龙颜大悦,从此把端砚列为贡品。我由此可以作出判断,宋濂当年抄书用的砚肯定不是端砚。否则,就不会出现“砚冰坚”那种让人烦恼的情况。
历寒不冰的端砚成了贡品,同样的道理,历经艰难困苦依然初心不改的人,是多么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