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可以听到不要急于求成,唱歌也是如此,但是今天我要反其道而行之,说一说“速成”这个词,你可以追求速成,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个点:慢练习,这里的“慢”是为了更好的“快”。
“慢练习”并不只是在说初学者,已经成型的专业歌手为了保持嗓音机能,保持歌唱青春都是需要慢练的,因为人永远无法跳出“大自然规律”,当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气息会变弱,歌唱机能的韧性就会下降,即使你再优秀也别想跳出这个规律,这个时候慢练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写一篇文章我一直不想写过于高级或者深层次的一些内容,因为根据大多数人的通性,当感觉学的差不多的时候基本就会停止学习或者放慢学习的脚步,或许偶尔碰到一些视频会看一看,但是文章这块基本是不看的,所以,同样还是针对于初学者做一些讲解,而且,唱歌这块我想初学者还是占多数的。
0基础如何入门?这是很多人前期都会碰到的问题,首先先不说怎么入门,先说三个误区,学唱歌之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避免这几个误区:
1.选择老师的误区
老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选择老师是声乐学习的第一步,伟大的意大利女高音苔芭尔迪直言不讳地说:“歌唱的秘密是找到一个好教师”。一个称职的声乐老师应该具备演唱基本功扎实;有理论水平;经验丰富,方法灵活有效;把握作品准确;有责任心等的基本素质。
然而现实中的声乐初学者在择师问题上常会把声乐教师的工作单位、年龄、特别是性别和声部这些次要枝节的问题看得很重,以为男教师只能教男声,女教师只能教女声;高音只能教高音,中音只能教中音……
其实,男女声部的歌唱方法大同小异。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可以教授各种声部,熟悉各种唱法的特点,关键是看其鉴别声音和选择声音的能力是否过硬。择师不能一味迷信别人的介绍和老师的名气。声乐老师要对声乐教学规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教师单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教学,如果教学的方法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先天机能的缺陷,教学效果一般不会差;但如果教师的主观经验针对的是学生先天已经具备的机能,那么很可能会让教师束手无策。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看实际教学效果。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学生在歌唱的音质、音量、音域上有一定的进展,学生的姿势表情和歌唱器官没有异常,则说明老师的方法比较对路。如果学生具备基本的学唱条件,学了半年甚至一年以后声音的起色还是不大,那么可以考虑另请高明了。
2.唱法和声部选择的误区
一些初学者还没有正式开始声乐学习,就已经让一些观念在自己的头脑里先入为主了。最常见的唱法划分就是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其实学术界目前对这三种唱法的划分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初学者一般不要急于给自己选择唱法,画地为牢。如果过于主观地给自己的嗓音定性,容易走弯路。
声部的确立依赖于歌唱器官的先天构造。初学者如不能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声部,会给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初学者常常偏爱高声部,好像声部高歌唱水平就会高;也有学生因为男女中低声部数量偏少,或者因为害怕唱高音,明明是高声部也要撑着喉咙粗着嗓子唱中音、低音。不仅影响学习的进程,也有损嗓音的健康。
我有一男高音学生,入学前唱了几年的男中音,为了撑出浑厚的低音效果,一直压着喉咙唱,胸部憋闷,喉音很重,而且声带也有轻微的肥厚症状。经过两年左右的调整才唱出了较为自然、真实的音色。可见,声乐学生在入门时,一定要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先天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唱法,确立自己的声部。
3.声音概念的误区
歌唱,是歌唱器官产生的音波经空气传导进入欣赏者的耳中,而歌唱者听到的声音大多却是经过颅骨直接传导到内耳。由于传导的途径不同,就非常容易出现声音概念的偏差。自己觉得唱得很美、很过瘾,别人听起来却是难听的喉音;自己觉得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唱高音时,自我感觉不是很响,别人却大加赞赏,这就是歌唱的外在听觉和内在听觉的矛盾的具体反映。
在录音设备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初学者在上课或者表演时,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过后仔细听听,给自己的声音经常照照镜子,就会有助于很快摆脱“自我感觉”良好带来的尴尬。
此外,初学者常会以唱高为荣,唱响为美,而不考虑自己嗓音条件的承受力和学习的整体需要,一味吼高音、唱强音,拔苗助长,唱力不胜任的大作品,不仅有损嗓音的健康,还会带来气息僵硬、器官僵化而导致歌声失去表现力的恶果,甚至使声乐学习半途而废。
上面说了误区,那么接下来说一说0基础学唱歌要学什么,主要概括为以下十点:
1. 肩要松弛,不要紧张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肩部要自然、松弛、放下。这样既有利于将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使发声器官处于自然、松弛、放下的状态,有利于正确的发声。
2. 胸要“微含”,不要挺起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胸部要“微含”,从而使胸部处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将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以使发声器官自然、松弛,有利于自由自在地发声。
3. 背要“微曲”,不要挺直
人的胸与背本来就是前后相连的,所以胸要“微含”与背要“微曲”(不要“挺胸”与不要“挺背”),本来就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所以,背要“微曲”不要挺直的机理与胸要“微含”不要挺起是一样的道理。
4. 颈要“微缩”,不要梗直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颈部要“微缩”,不要梗直。是说歌唱者的颈部要充分放松,从而感到颈的后部稍有缩短,而不是挺直(梗直)状态。
歌唱者的颈部“微缩”,可以使颈部处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可使口、喉、咽腔变得通畅,有利于将气息“悄无声息”地吸入腹部丹田;同时也可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处于最自然、最松弛、最自如的状态,有利于正确的发声。
5. 精神要振奋,不要紧张
精神要振奋,不要紧张。是说歌唱者的心理要处于积极、兴奋、活跃的状态;而不是处于紧张、担心、害怕、恐惧等消极状态。
当歌唱者的心理处于积极、振奋状态时,歌唱者的呼吸机能可以被激活。吸气变得通畅且易深入腹部丹田;同时,发声机能也被激活,从而全面提高歌唱者的发声效率。
6. 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
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是说当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之后,歌唱者要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不要向内推挤。
歌唱者吸气之后,保持腹部轻微的向外膨出状态,“在乐句进行中,总把胃和小腹往外推,不是往里推”。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气息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气息对发声器官的推挤。
7. 要“在气上唱,不要用气唱”
要“在气上唱,不要用气唱”是说歌唱者吸气之后,要在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时,把声音“放在”“搁在”或“骑在”气息上唱,而不是用气息去推、挤、顶着声带发声。
8. 呼吸要“生活化”,不要过分地“人为控制”
呼吸要“生活化”,不要过分地“人为控制”,是说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存的一种本能。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代谢活动。这种代谢活动一刻也不能中断。而在歌唱活动中,过分地人为控制气息会与人生存最基本的生理代谢需要产生尖锐的矛盾。
9. 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积气息
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积气息,是说要根据乐句的速度、长短而吸气、呼气。既不要过度吸气,也不要过多地剩余气息。
10. 用气要节制,不要浪费气息
“吸进的气息要适当、要合度,不宜过多”。用气(呼气)则要注意节制,不要浪费气息。节制用气的最佳方法:一方面要注意保持“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气息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对整个乐句中的每一个字所消耗的气息有所节制。咬字也是节制气息快速流失的一个有效手段。
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说的话,一名合格的老师,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
1. 让学生听了立马就想学
2. 学了立马能懂
3. 懂了立马就能用
在这里说一下,如果你想要学唱歌,或者有什么唱歌的问题,获取专业老师唱歌教学地址,我的威信,yjaaa01,相信你可以学到很多。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让自己先喜欢上远比硬学要好的多,那我就觉得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唱歌的吧,主要问题在哪,还是懒,对不对,其实仔细想想,每天只需要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学一下,提升下自己,这个时间还是有的,对吧,抛开睡懒觉的时间,抛开闲聊的时间,抛开刷那些短视频的时间等等,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提升下自己,过一个月,过半年,过一年,那变化真的是特别特别大的。
一节课我觉得能不能听懂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说都没有听懂的话,就不要想着能不能用了,对不对。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我想每个人都可以认真的看自己一下,然后做出一些选择,拖永远是弱者的想法。
最后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通过点赞转发收藏分享的方式为我们打call。
您有想学的声乐技巧吗?您有难以解决的唱歌难题吗?请在评论区各抒己见,本号的更新内容会参考各位的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