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换句话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我们如何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影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心理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科学研究。
社会思维: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社会影响:作用在我们身上的微妙社会力量。
社会关系:消极、积极的社会关系的态度和行为。
灰姑娘的故事引入--什么是社会心理学--法国哲学家兼小说家萨特认为灰姑娘的假定应该不成而问题,他说:我们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因为情境塑造了我们,决定我们未来的诸多可能性,我们便不可能独立于它而存在。”
无论是什么事,我们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究竟是什么情境会让人们变得乐于助人或贪婪?
我们人类总是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解释行为,对其归因,以使其变得次序井然,具有可预见性,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事实上,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无意识心灵————一个由直觉在幕后操纵着的心灵————思维不是在舞台上进行的,而是在台下进行的,在我们目光所不及的地方。
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在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的:一个是有意识+有意图,另一个是无意识+自动的。
我们的所知比我们知道自己所知的还要多,所以,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思维在幕后工作。
我们的生活既可能得益于隐秘的直觉思维,也可能会为其可预计的错误所困扰。我们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所说所想均学自他人。
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的眼镜观察它们。
在大众心理学颇为混乱的思维背后便是相关与因果的混淆。
1.调查并不能预测选举的结果,它只是描述公众在接受调查那一刻所持的意见。-公众意见是可以变化的。
2.假设我们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也必须警惕其他的误差来源,比如说我们问问题的次序。
3.措辞差之毫厘,实去之千里也。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你说话的内容,还在于你说话的方式。
4.们常常为那些肥胖者同时也是行动迟缓、懒散而马虎的人。
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富有、聪明或矮小?一种方式是通过社会比较。我们周围的其他人会帮我们树立富有或贫穷、聪明或愚蠢、高大或矮小的标准:我们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思考自己为何不同。社会比较可以解释为什么学生进入一社会自我。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当别人不漂亮时我们就觉得自己英俊。当别人迟钝时就觉得自己聪明,当别人无情时就觉得自己有同情心。当我们评价某个人的表现时,不可能不把他和自己做比较(Gilbert&others,1995)。因此,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失败而暗自高兴,特别是我们嫉妒的人遭受失败或遇到不幸。
社会比较同样会给人带来烦恼。当人们的财富、地位或业绩增长时,他们会提高对自己成就的评价标准。
相互依赖型的人在与家人、同事和朋友完全分开后。会失去那些定义自己的社会联系。他们不是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很多个自我:与父母相处时的自我、工作时的自我、与朋友一起时的自我。相互依赖型的自我是镶嵌于社会关系中的。——————自我按场景切换。
我们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信念,而且可以毫不迟疑地解释我们的感觉和行为表现的原因。但是我们对自己真正了解多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