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
让人舒服,从来不是谄媚和讨好,而是深植内心的教养和善良。每个人都有尴尬的时候,那些喜欢看笑话,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其实是修养不够;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及时给人解围,维护他人的面子,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舒服待人。你对别人善良,别人也会对你心怀善意;善良的人有困难时,一定会有人出手帮忙。人心是相互的,和颜悦色,宽以待人,生活才会对我们善良以待。
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无论做人做事,都不要亏心,用善良滋养心地,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持续做对的事,心才会舒坦。内心善良的人,时时有敬畏,佛无处不在,佛性自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颗善良的心才是世间最美;善良的人,就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英雄。一个善良的人,必然会由表及里;而一个有福之人,往往会慈眉善目,乐善好施。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善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分物种、也无有高低,只是一直善良,一直温暖!
善良的人,心安一辈子;虚伪的人,算计一辈子。善良是一种选择,选择善良是因为慈悲,选择容忍是因为通透;把善良给与值得付出的善事,才是善良最好的归处。
做人心要善,做事心要正,用善良正直规范自己的言行,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心地的善良比什么都重要,不管眼前的生活多么扑朔迷离,一颗善良的心可以固守一切。心怀谦卑与善良,给别人温暖,还自己坦然,在人生的路上自然会走得更远,更稳!
本性善良,却老是说错话做错事,该怎么办?
儒家中,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那么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佛教的思想是:性具善恶。就是说,在我们的自性里,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善的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恶的就是五欲六尘。在真如本性外面,覆盖着一种虚妄的状态,这个就是五欲六尘。
所以,我们日常的起心动念,首先是表相的这个五欲六尘在起作用,然后通过言语行为造作了种种的恶业。经上说,心是罪恶的根源,指的就是这一层虚妄的心。而内心如如不动的真如本性,却没有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现在受菩萨戒,就是要通过戒律,把内心本具的真如本性启迪出来,让它发挥作用,就可以做到心不随境转。
要敬上念下
一个善人、好人,对长上要恭敬,对晚辈要爱护。如果对上不敬重,对下不爱护,怎么能算是一个善人。
世界上有很多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我们不必锦上添花;但是有很多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却需要我们去帮忙。真正的善人,一定会多作矜恤孤贫等雪中送炭的善事。
编写作者:楚占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