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秦文学之我见~6

先秦文学之我见~6

作者: 雨外斜阳 | 来源:发表于2023-03-13 07:41 被阅读0次

相对于中原地区的诗经,南方的楚辞比较晚,它是由战国末期楚国大夫屈原自创的诗歌新题。从文学角度来讲,笔者认为,楚辞更具文学魅力,特别是《离骚》,开创中国文学香草美人路线,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开端,对后世文人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成书时间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包含汉代刘向等人的作品。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屈原宋玉。

离骚开篇屈原自我介绍:名正则字灵均。但这名字好像只有他自己用过,专家考证研究说屈原似乎在和读者玩文字游戏。其实就是史书上介绍的: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国贵族,也曾是楚王身边的红人,但因为不善权术直言敢谏,加之小人进谗,终被楚王遗弃,于是开启他哀怨自怜的诗人生涯,真乃是家国不幸诗人幸,楚国罢黜一个忠臣,中国有了楚辞、有了香草美人、有了浪漫主义。主要作品有《 离骚 》、《 九歌 》、《 九章 》、《 天问 》等,其中离骚影响最大,最具文学价值,离骚之后多少士大夫呐喊“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恕我读书不透学艺不精,对离骚的理解和描述如此词穷无力。

中国文史学界,不但有“楚辞学”,还有“屈学”,作古两千多年的屈原,养活这么多年这么多人,而且将一直养活着,如此,诗人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宋玉,除了悲秋之外,还是个阳春白雪的美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一枚人见人爱的小鲜肉。关于他的成语典故妇孺皆知:宋玉悲秋,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登徒子,巫山云雨等等。太史令司马迁将其与屈原并列列传:《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说宋玉好赋,却只学屈原的辞赋,不学屈原直谏。言外之意对宋玉的官品颇为不屑,楚国之亡和他们这些只知讨领导欢心的臣子有很大关系。不过这里不说他的官品,一个贫民出生的人,在那个贵族政治社会能当个好官不容易,只简略介绍他的主要作品《九辩》。

为什么叫九辩?笔者私下揣测,一定和屈原的九歌有关。为什么叫九歌?九是至尊数字,歌是歌咏,恭敬至上歌咏为国捐躯的战士。没有根据,只是揣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一开头扑面而来的悲秋之气,为秋天的萧煞定了调,影响着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谈秋伤悲。所以刘禹锡才为秋天翻案“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九辩全篇都是对秋天悲凉肃杀凋零的描述,并且反复吟咏,为中国文人开辟了悲秋这个文学题材。就连霸气侧漏的汉武帝都受其影响而作“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感叹人生入秋,少壮不再,不难看出其中宋玉“九辩”的痕迹。

诗经和楚辞早已跨越时空,千百年来传承中华文化;更跨越民族国家,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汉学经典。

相关文章

  • 先秦文学之我见~4

    二、神秘的周易 先秦文学,如果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最,笔者认为非《周易》莫属。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把易经作...

  • 先秦文学之我见~1

    概论 先秦文学,顾名思义是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文学作品。既为文学作品,当然应该是文字产生之后才有的,早期的神话传说不...

  • 先秦文学之我见~2

    《楚辞》,楚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屈原,相传楚辞是屈原新创的诗歌体裁。从时间上,楚辞晚于诗经;从地域上,楚辞属于南方文...

  • 先秦文学之我见~3

    一、尚书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尚书》,是第一部记录帝王言行事迹和国家大事公文的书籍,是后世帝王实录的先祖...

  • 灿然走进云南(十六)游云南金殿之我见

    游云南金殿之我见 作者:灿然 2016年4月6日 4月2号是星期...

  • 先秦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在我们看来,先秦文学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其实先秦文学时代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因为先秦文学作品我们至今...

  • 「笔记」四色地图资料收集

    概念 趣味地图系列之6 四色定理之我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9941...

  •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部分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

  •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6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

  • 文学|先秦魏晋南北唐宋元明清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 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 名篇《硕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之我见~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yx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