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时,便想去看个电影,喜欢感受大屏幕上那些变幻着的色彩,看形形色色的人,听着懂或者不懂的话语,这些拼凑起来成了别人的故事,看着别人的故事,过着自己的生活。
凑个热闹去看了《半个喜剧》。
影片主要人物莫默、郑多多、孙同,三个自由浪漫的年轻人,过着各怀心思的人生:有人急着摆脱单身,有人想在结婚前放浪一番,有人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偶然,三个人扭结成了一团,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幕幕生活画卷就这么铺展开了。
当各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时,就像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咣当咣当响,堪称音乐厅,喜欢的音乐,不喜欢的音乐,声声入耳。乍一看,影片是在讲三个年轻人三种不同的爱情观,可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生活故事的艺术升华。
无私奉献的母亲和不堪重压的儿子。孙同的母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无私奉献”家长的代表,孩子成了他们“超负荷爱”的承载体。当孙同有气无力地对着他母亲说“这下您都满意了吧”,他母亲反问他“我满意了?我满意什么了?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为了你,把家里的老房子卖了,给你凑买房的首付…”。现实中又有多少这样的父母?现实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孙同?不是对父母的付出没有感激,而是发现越来越承受不起。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而父母的爱应该遵守这一准则,爱而适度。
莫默,“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样,我就是想试试这样行不行”。一个不会撒谎的女孩子,一个看了错就会说的女孩子,偏偏就不能万事胜意。相亲男在听到她跟领导通话后,很惊讶她跟领导说话的方式与语气,问她平时就这样吗?可能是因为看过了太多人的阴奉阳违,谄上媚下,遇见一个说正常话的人,反倒觉得另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有多么温暖和煦的赞美,也不是尖酸刻薄的评论和指责,需要的可能是一些正常的话,就像一日三餐。
当真是半个喜剧孙同,“你不要管别人,你现在就问问你心里怎么想的”。这个人物的刻画很鲜明,他优秀的品质值得伸出大拇指点赞,他不堪的品质又让人恨得牙痒痒,原因很简单,他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了,这一点儿像魔鬼,在无形中操纵着他,把他的生活搅成一团乱麻,把他变成了别人的附庸者和附属品。王小波给李银河写信时,谈到生活,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总之,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好”,我很赞成他的观点,不花太多的精力琢磨别人的想法,多花时间审视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对于那些连自己生活都过不好却要承诺给予别人幸福的人,我对此深表怀疑。还好,影片最后,有孙同那句话“我想活得像个人,我想做个人”。
就这样落幕了,大结局尽人意,皆欢喜,可影片中那些问题想想终究让人有些心痛,当真是半个喜剧!
网友评论